第465章 名字分量(第2/2頁)

顯然,艾瑞克的提示其實也是預警,告訴蘭斯:華納兄弟可是在騎驢找馬,他們邀請蘭斯擔任導演的誠意絕對沒有嘴巴上那麽真切。相反,迪斯尼卻早早的派人前來洽談,表現出了足夠的真誠。一經對比,高下立見。

艾瑞克是在為迪斯尼拉票,同時也是在為華納兄弟拖後腿。轉眼之間,蘭斯已經成為了迪斯尼和華納兄弟兩大公司競爭的焦點,而且雙方還開始使用背後手段,短短一年時間,位置和角色的變換,著實太過神奇。

“蘭斯洛特·施特雷洛”這個名字,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分量,讓兩大公司展開正面對決。

“對,不過事情沒有那麽簡單。”柯爾不由揉了揉太陽穴,腦海裏所有思緒猶如一個線團,根本找不到一個開端,“呼,我都不知道該從哪裏開始說起。”

蘭斯扯嘴輕笑了起來,“那就從頭開始。我有足夠的時間。”

將時間回撥到2003年年初,彼時“上帝之城”才剛剛冒頭,金球獎僅僅收獲了一項提名,即使在獨立導演新秀之中,蘭斯也算不上太過搶眼,所以蘭斯根本沒有進入任何大公司的視線。但超人項目在當時就已經正式重啟。

華納兄弟邀請了蒂姆·波頓聯手凱文·史密斯(Kevin Smith)打造全新版超人,蒂姆曾經在八十年代執導過兩部蝙蝠俠,受到了頗多贊譽;而凱文在1994年就以處女作“瘋狂店員”在獨立電影界橫空出世,好萊塢多年摸爬滾打之後,能編能導能演的全面才能已經受到了諸多肯定。

但後來,由於創作理念的沖突,凱文、蒂姆先後退出了劇組,導演人員則經歷了邁克爾·貝、約瑟夫·麥克金提·尼徹(Joseph McGinty Nichol)之後,落到了布萊特手中;與導演位置相似的是,劇本也先後經過了四位編劇之手,反反復復地修改,卻始終難以令華納兄弟滿意,最後在確定導演之後,劇本才真正確定下來,可是,此時卻是演員出問題了,原本內定的超人人選尼古拉斯·凱奇卻受夠了整個過程的反復拖沓而接手了其他作品。

在資金、劇本和導演全員到位的當口,卻因為找不到合適的演員,超人項目再一次擱淺。

布萊特花費了大半年時間挑選演員,包括裘德·洛、艾什頓·庫徹(Ashton Kutcher)、保羅·沃克(Paul Walker)、喬什·哈奈特、羅素·克勞(Russell Crowe)等多人,除了羅素想都沒想直接拒絕之外,其他演員都始終無法達成共識。

跌跌撞撞之中,從導演到劇本再到演員,超人項目折騰了超過十二個月,依舊難產。華納兄弟花費掉了整整五千萬美元的宣傳費、公關費,卻連開機都沒有,這著實是將華納兄弟徹底惹火。

布萊特在好萊塢算不上頂尖行列,“尖峰時刻”系列是他的代表作,除此之外就乏善可陳了。所以,毋庸置疑地,華納兄弟把所有過錯都推到了布萊特身上,認為布萊特在選角過程中的挑剔和麻煩導致了整個項目陷入僵局。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華納兄弟找到了依靠“後天”和“借刀殺人”證明自我的蘭斯,希望由蘭斯接手超人項目,並且為該項目注入更多活力。與此同時,華納兄弟也不希望“布萊特事件”的歷史重演,所以他們同時找到了布萊恩·辛格。

布萊恩不僅讓“X戰警”系列重新煥發出生命力,而且還擁有“非常嫌疑犯”這樣的奧斯卡級別作品,被華納兄弟寄予厚望。

從布萊恩和蘭斯的兩個人選就可以看出,華納兄弟不僅希望超人項目能夠重啟,而且還希望能夠取得超越“蜘蛛俠”式的勝利,從口碑到票房。

諷刺的是,如果按照上一世的發展軌跡,布萊恩取代了布萊特成為“超人歸來”的導演,而布萊特則接替了布萊恩的位置成為了“X戰警3”的導演——作為參考的是,“X戰警”籌備階段,布萊特是第一人選,但最後時刻二十世紀福克斯選擇了布萊恩。而且,“超人歸來”和“X戰警3”上映之後都遭遇了如潮惡評,票房也雙雙不盡如人意,最後,布萊特再次被炒,布萊恩則回歸“X戰警”系列。

“所以,意思就是說,巴裏說我有三億,但其實我只有兩億五千萬?”這是蘭斯腦海裏的第一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