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兩極分化(第2/2頁)

在‘罪惡之城’裏,蘭斯洛特只講述了一件事:殺戮。從第一幕的殺戮,到第四幕的殺戮,在沒有任何劇情可言的情況下,只看到一群人莫名其妙地殺來殺去,而更為荒謬的是,似乎所有人都認可這樣的故事脈絡,放任著殺戮繼續蔓延下去,到最後演變成為所有人的大型殺戮。

沒有人物,沒有故事,沒有來龍去脈,沒有情緒起伏,甚至沒有特定高潮,只有純粹的殺戮。蘭斯洛特用了一百二十六分鐘,講述了一個殺戮的故事,告訴所有觀眾,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殺戮方式,但結局都是一樣的:死亡。

所以,也許這部電影還是有些內容的,告訴我們不要輕易使用暴力。

我們曾經以為,如此幼稚的B級電影已經被時光長河淘汰了,粗野、直接、劣質、感官刺激強烈,暴力和色情充斥著大屏幕,試圖激發起觀眾的欲望,單純地感受到肉體的脈動,然後肆無忌憚地將這種刺激放大到極限。歷史已經證明了,B級電影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但它卻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市場了,不具備任何藝術細胞的簡單粗暴,已經完全被淘汰了,現在蘭斯洛特又一次處心積慮地試圖重新喚醒人們對B級電影的喜愛。

蘭斯洛特在色彩和燈光上花費了諸多功夫,竭盡一切能力將那種感官的歡愉放大到極致。電影裏有一幕令觀眾印象深刻:傑西卡·阿爾芭幾乎全裸地站在吧台上,揮舞著皮鞭,就像是SM女王一般,台下的男人們放任自己的獸欲占據上風,失去控制。這就是‘罪惡之城’整部電影的核心內容了,處心積慮地用血漿刺激起人們的情緒、用肉體激發起人們的欲望,這讓我想起了三十年代的南方電影院。

也許,蘭斯洛特感興趣的話,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作品‘不羈夜’裏,可以為他找到一份工作。”

所謂的B級片,不是通常所說的電影分級,而是從制作投入上劃分的登記,主要指拍攝周期簡短而且制作預算低廉的作品,所以往往布景簡陋、道具粗糙,成品缺乏質感,更沒有良好的品質,甚至會抄襲當下流行的劇情模式。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好萊塢就出現了“A級片”和“B級片”的區分,前者自然是指投資巨大、制作精良的作品。“風語者”遭遇慘敗時,影評人就諷刺這部作品為“A級制作的B級片”,現在的B級片更多代表著次等、粗糙、劣質的標簽,甚至許多影評人將色情動作片稱為B級片。這也是布萊恩最後一句諷刺的來源。

“電影唯一一個值得銘記在心、載入史冊的部分,就是毫無遮掩、肆無忌憚的暴力場面,血腥而狂妄的殘忍貫穿始終,從畫面裏的每一個細節滲透出來,以張揚而自大的姿態挑戰著美國暴力電影的底線,挑戰著電影分級制度的底線。顯然,這不僅僅是一部R級電影。這也不僅僅是一部B級電影。”

布萊恩在文章的末尾,再一次嘲諷了“罪惡之城”的粗制濫造,同時也影射了電影應該劃分到NC 17級,而不是R級。從文章的開篇到結束,布萊恩毫不留情地進行了批評,而零分的谷底評價更是集中體現了他對這部電影的不屑一顧。

布萊恩的觀點與羅傑、柯克交相輝映,兩個極端化的評論放在一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產生一種錯覺:他們觀看的真的是同一部電影作品嗎?怎麽可能有的人贊不絕口,有的人卻嗤之以鼻呢?即使審美標準的差異,也不足以解釋一百分到零分的巨大落差。

但事實就是如此,不僅僅是這三家媒體,縱觀“罪惡之城”的首批評論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這場兩極分化的口碑大戰才剛剛揭幕而已,眼前不過是區區冰山一角。關於“罪惡之城”的極端評論遠遠超出了想象,如此景象被“波士頓環球報”戲稱為“媒體集體高潮”——沒錯,這就是最近因為揭發天主教醜聞而名聲大噪的那家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