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冰火雙重(第2/2頁)

“洛杉磯時報”的零分顯得觸目驚心,而他們的評論也強有力地佐證了這一點,“‘罪惡之城’是一部缺乏人性思考的電影,它缺少了‘低俗小說’的豐富,也缺少了‘低俗小說’的人性。在整部電影裏都缺少了一個貫徹始終的核心思想,只是一堆由色彩、燈光和刺激元素堆砌起來的色情畫報。施特雷洛試圖模仿塔倫蒂諾,但顯然二者根本不在同一档次上。”

“紐約時報”的一百分同樣令人亢奮,他們的電影評論也一改此前的保守姿態,送上了所有贊譽之詞,“‘罪惡之城’在視覺效果上做出了令人戰栗、令人恐慌、令人興奮的全新嘗試,繼‘借刀殺人’之後,又一次打破了人們的固定思維,將商業電影的藝術效果提升到了全新高度;同時,‘罪惡之城’在人性探索上給予了發人深省、余韻深遠、真實可信的挖掘探討,將施特雷洛對於人性弱點的思辨推到了全新層次,賦予電影更加深刻的含義。‘罪惡之城’就是一部肆無忌憚、觸目驚心的社會寫照。”

不是七十分或者六十分這樣可好可壞的中間值,而是一百分和零分這樣沒有回旋余地、也沒有商量空間、更沒有留下後路的決斷,斬釘截鐵地宣告了自己的態度,斬斷一切其他的可能性,如此姿態本身就已經讓人驚愕連連了。更何況,這還不僅僅是一兩家媒體而已。

“罪惡之城”首映式結束之後,引發了四十家媒體第一時間發布了首批評論,如此熱鬧的景象即使是在暑期档也不多見,讓人們清晰而真切地感受到了這部作品所受到的矚目、所觸發的爭議。更重要的是,在這四十家首批評論之中,其中十五家給出了滿分一百分的最高贊譽,還有九家給出了零分的糟糕待遇,極端化的態度將爭議和混亂推向了極致。

在這一片爭議之中,“好萊塢報道者”和“綜藝”這兩家業內專業媒體的意見最具代表性,可以作為總結陳詞。

“好萊塢報道者”的評論是,“一場終極的視覺盛宴,但卻令人驚愕的淺薄和空洞,像是單薄的一頁漫畫。”簡單卻有力的總結,窺見他們的整體態度,尤其是“一頁漫畫”的形容,更是尖銳而鋒利地對電影進行了抨擊,零分是可以預料到的結局。

“綜藝”的評論則更為有趣一些,“兩個小時零六分鐘的觀影過程,卻好像兩點六秒,而觀影結束之後的反思和回味更像是兩年零六個月。”仿佛繞口令般的評論,潛台詞就是說,觀影過程著實太過愉快,讓人忽略了時間的流逝,還沒有享受夠,電影就已經結束了,以至於讓人依依不舍;但觀影結束之後,電影所帶來的震撼和回想卻久久無法平息,其渾厚而深刻的內涵值得細細品味。同樣簡單的總結,卻振聾發聵,不難預見他們的最終評分:一百分。

從一百分的狂熱,到零分的冰冷;從零分的唾棄,到一百分的追捧。“罪惡之城”正在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評論熱潮,對峙雙方寸步不讓,堅定不移地表達著自己的立場,對電影的品質和地位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討論。

沒有任何討論空間的極端化評論帶來了爭論不休的議題,同時也帶來了令人無法理解的困惑,觀眾們在閱讀了報刊雜志的評論之後,只會越來越不解、越來越疑惑、越來越糊塗,那麽,“罪惡之城”到底是一部精彩絕倫的佳作,還是一部枯燥乏味的垃圾,是否應該由自己來做出判斷呢?也許自己應該親自走進電影院做出判斷。

即使不是如此,面對著一百分到零分的天差地別,到底是一部什麽樣的作品導致了如此爭議,這也將人們的好奇心徹底激發了出來。更何況,首批評論之中剩下的十六家,雖然沒有一百分和零分如此極端,但從評價之中也可以看出他們的兩極分化,將爭議的混亂肆無忌憚地對象了極致,進一步催化了人們的好奇——

“罪惡之城”到底是什麽鬼?蘭斯到底是天才還是庸才?幾乎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發現答案,幾乎每個人都急不可耐地想要發表觀點。也許,暑期档的確提前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