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一條血路(第2/2頁)

於是,十五個一百分出現了,與九個零分針鋒相對。比起零分來說,媒體的一百分倒是屢見不鮮,只是在如此極端與極端的對比之下,兩個極致的觀點就碰撞出了難以想象的火花。無論是零分勢力,還是一百分勢力,都沒有預料到這樣的結局。

冰火雙重天的對峙,徹底引爆了議論狂潮,讓人產生了一種“暑期档提前到來”的錯覺,即使是那些對電影毫無關心的普通觀眾也不由自主投來了視線,對“罪惡之城”充滿了好奇和興趣,希望能夠走進電影院,親自觀看之後,發表屬於自己的觀點——也許是尋找志同道合之輩,也許是與朋友火藥味十足地據理力爭。

這,著實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不是嗎?

在一百分和零分之外,首批評論的另外十六家媒體,評論雖然不極端,但立場卻依舊鮮明而對立,將這一場口碑大對決浩浩蕩蕩地延續了下去。

“華爾街日報”打出了九十一分,“‘罪惡之城’有太多東西值得觀看:暴力,殘忍,不可救藥的邪惡。但它身上那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卻是來自於故事的內核——就像是一個我們世界投影在鏡子裏的扭曲呈現。”

“奧斯汀紀事報”的評分只有二十五分,“‘罪惡之城’是一個向舊時代舊精神致敬的作品,充斥著一種粗魯無禮的大男子主義,還有暴力至上的扭曲觀點,仿佛所有的美好、所有的女人都將成為他們情感發泄的載體。”

“紐約客”給出了九十分,“‘罪惡之城’是今年目前為止主流電影之中最具特色、最具個性、最具突破的作品,電影身上充斥著一種傲慢而原創的精神,是一部惡毒、艱難、有趣的小電影,充斥著諷刺意味的黑色幽默,但其中卻包含了意味深長的藝術探索和思想回潮。”

“新聞日報”的評分足足有三十三分,“這是一部充斥著無情的暴力、剝削的殘酷的B級電影,‘罪惡之城’是一部極不平靜卻又極為平庸的——卡通。如果你喜歡卡通的話。”

“芝加哥論壇報”的評分是八十九分,“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弗蘭克·米勒的漫畫在黑白風格的構圖之下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蘭斯洛特·施特雷洛的作品則讓漫畫改編上升到了藝術高度,賦予了畫面靈魂,同時也賦予了故事靈魂。”

“洛杉磯周刊”的評分則止步於三十分,“花費了半個小時對著那精彩的視覺景象流口水之後,我發現這部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在令人作嘔,正如創作者的意圖一般,扣除那些武打動作之後,電影達到了這樣的目的。”

一如既往地,即使給出了相對“客觀”的分數,評論也依舊是兩極分化,要麽贊不絕口,要麽嗤之以鼻,贊揚的分數沒有低於八十五分的,批評的分數沒有高於三十五分的,中間值就仿佛蒸發了一般,根本尋找不到。

雖然說,此前“後天”和“借刀殺人”兩部作品,蘭斯或多或少都遭遇了這樣的情況,但相較而言,那兩次都根本不算什麽,“罪惡之城”才是真正地面臨極端化的評論,就好像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一般,將濃烈的情感推向了極致,這對於一向以冷靜客觀、公正公平著稱的影評人來說,著實是一件十分難得的怪事。

但令人驚奇的是,贊揚分數始終占據了上風,從數量到質量上,都是如此。最後“罪惡之城”的首批評論在冰火雙重天之中,媒體綜評居然來到了不可思議的七十七分。遠遠比“七宗罪”要更加出色的分數,甚至還邁過了七十分的門檻,對於一部邪典電影來說,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如此成績簡直是驚世駭俗的,尤其是考慮到媒體兩極分化如此鮮明的評論,七十七分就越發難得了。

“罪惡之城”成功地頂著邪典電影的名號,在風格化影像的保駕護航之下,殺出了一條血路,以七十七分的驚愕媒體綜評強有力地宣告了自己的存在感,如此發展局面恐怕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爛番茄網、IMDB也呈現出了相似的發展脈絡,將“罪惡之城”的討論熱度進一步推上了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