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天差地別(第2/2頁)

更為諷刺的是,“撒哈拉騎兵”的首映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準確來說,從年初就展開宣傳的“撒哈拉騎兵”,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上半年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即使比起暑期档的“星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蝙蝠俠前傳:俠影之謎”來說也毫不遜色,似乎所有一切跡象都在預示著,這將會是一個票房炸彈。

甚至有人期待著“撒哈拉騎兵”首映周末可以爆發出六千萬的能量,這足足比“罪惡之城”剛剛創造的四月首映票房記錄提升了兩個档次。由此可見人們對這部作品報以的超高期待。

但萬物理論就是如此,期待越高,失望越高;站得越高,摔得越重。

原本人們期待著“撒哈拉騎兵”碾壓整個市場,但最後卻被“罪惡之城”完成了碾壓。一千零三十三萬美元的周五票房,這也意味著“罪惡之城”的次周票房很有希望再次邁過三千萬級別,毋庸置疑地創造四月首映作品的次周票房新記錄——現在人們已經開始轉移目標了,如果“罪惡之城”真的能夠再次創造記錄,那麽所有觀眾都將成為創造歷史的一員,著實令人亢奮。

從單日票房的一千萬到五百萬,從首映之前的一路領先到後來居上,從首映之後的一飛沖天到一蹶不振,從爭議之中的前行到期待之中的崩潰,“撒哈拉騎兵”和“罪惡之城”走出了兩條不同的發展軌跡,並且朝著不同的方向快速疾馳,差距正在越來越大,將彼此代入了截然不同又天差地別的兩個位置,真正地詮釋了好萊塢那看不見的血腥。

一夜成名,伴隨而來的是一夜崩潰。好萊塢的成功和失敗都是如此,猶如龍卷風一般,快速襲來,讓人措手不及。

雖然僅僅只是一個周五票房數據,不要說未來的票房走勢了,就連周六和周日的票房都沒有出爐,現在就判斷勝負似乎有些操之過急了;但媒體們似乎已經迫不及待地就要下結論了,因為首批評論閃亮登場,而他們對於市場票房的糟糕表現不僅沒有表現出任何意外,而且還積極地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持。

“撒哈拉騎兵”在萬眾矚目之下,首批評論吸引了三十三家媒體,這一數據居然比“罪惡之城”還低,著實是一個意外,不過比起媒體的評分來說,這個小小的意外也就不值一提了。在三十三家媒體之中,僅僅只有一家媒體給予了好評——“舊金山紀事報”,其余三十二家媒體的評分全部都在及格線以下,看著評分榜單一片紅彤彤的批判負分,場面之血腥甚至比“罪惡之城”的電影畫面還要暴力。

這讓人們不由自主就將“十二羅漢”上映時的情形拿來作比較。“十二羅漢”的成品質量不盡如人意,但至少還保持了爆米花的娛樂性,所以影評人們在批判之中找到了贊揚的立足點,這使得電影的媒體綜評沒有那麽難堪。

但“撒哈拉騎兵”的成品質量卻完全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即使是昧著良心也難以說出更多好話來。這與東西兩岸的對立無關,這與圈內錯綜復雜的人脈關系無關,這甚至與公司之間的利益共同體也無關,爛片就是爛片,閉著眼睛也說不出太多好話來。

就連親近如“洛杉磯時報”,在上映之前力挺“撒哈拉騎兵”,但此時也說不出任何好話來了,僅僅只是給出了一個中規中矩的五十分,沒有忍心加入大面積的批判行列,這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但不僅僅是“洛杉磯時報”,即使是東海岸的一眾新聞媒體,看到那被血腥的媒體綜評榜單,也於心不忍了,因為這就好像在欺負一個手無寸鐵的殘疾人般,落井下石的行為不僅不會讓自己有任何快感,甚至還會產生一種可怕的負罪感。這就是“撒哈拉騎兵”的現狀,殘忍而可怕,無奈卻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