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波瀾再起(第2/2頁)

這一次,就連媒體同行都沸騰了起來,每個人都在探究著真相,最為詭異的就是,除了“美國周刊”,其他人居然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尤其是在消息已經公開了兩天的情況下,這就更加難以置信了——“美國周刊”如果能將這條獨家保密到公開那一刻,那就真正將是驚天動地。

媒體同行們都開始兵分兩路,一方面紛紛猜測著主人公到底是誰,這一次,湯姆·克魯斯成為了炮火集中目標,另外,正處於風口浪尖之上的蘭斯也進入了人們的猜測範圍,不過記者們更多還是把範圍鎖定在了那些已婚男藝人身上,畢竟要配得上“醜聞”這一標題,已婚才是真正的炸彈;另一方面,所有人都開始施展神通,試圖搶在“美國周刊”之前拿下度假,那麽所有的關注就將發生轉移,“美國周刊”就是替他人做嫁衣了。

一時間,從西海岸到東海岸的媒體都鬧得雞飛狗跳,真正地將暑期档熱潮推向了巔峰。

第三天,“美國周刊”又更新了提示,“目前正在投入新作品的拍攝。”

這條提示出來之後,遭遇了網絡上鋪天蓋地的罵聲,所有人都在咒罵著,“美國周刊”這就是存心不讓大家猜出來——因為演員的動向不會隨時更新,如果沒有開機儀式或者新聞發布會,圈外人士們想要知道演員是否正在拍攝作品,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八卦雜志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挖掘著藝人們的生活動向,滿足人們的好奇心和偷窺欲。

即使對於圈內人士,一一篩選消息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金球獎提名者數量著實太龐大了,有電影圈的還有電視圈的,而且演員、制片人、編劇都算在其中,即使是“今年最炙手可熱的人物”這個關鍵詞,也需要稍微排查一番。

不少圈內人士都明白了“美國周刊”的意圖,他們就是故意吊著大家的胃口,讓大家猜測,讓大家期待,話題熱度就不斷上升。現在,所有人都上當了,即使大家拒絕猜測,勢必也都產生了好奇心,想必接下來揭曉答案時,沒有人會拒絕知道謎底——不管這個醜聞分量夠不夠,這場炒作就已經讓“美國周刊”賺回本了。

八月第一周,“美國周刊”最新一期雜志按時發行,封面照片赫然是……蘭斯洛特·施特雷洛!而下方則用紅色粗字寫到,“是他!”

僅僅最為簡單的兩個字,就將所有的話題推向了極致。答案揭曉了,那位“喜當爹”的男人就是蘭斯,今年最為炙手可熱的權勢榜新貴!

“美國周刊”詳細報道了其中內幕,那位身材曼妙的女性並不是公眾人物,而是一名普通的服務員,她在奧斯汀的一家咖啡屋工作,年僅十九歲,高中輟學。據說,蘭斯是在奧斯汀拍攝“罪惡之城”時,和她春風一度的,事實上,“我和他度過了無比美好的三天,他幾乎無止境地索求著,那我是生命裏最愉快的三天”,這是那位女性服務員的直接引語。

根據這名服務員的敘述來看,“罪惡之城”殺青之後,蘭斯就離開了奧斯汀,並且切斷了所有聯系。她曾經嘗試聯系蘭斯,但蘭斯拒絕接聽她所有的電話,她試圖去混沌影業直接面談,卻被告知蘭斯已經離開洛杉磯了。

現在,她下個月即將生產,但她卻沒有尋找到合適的醫院和醫生,她的工作也保不住了,她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也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辦。

“我只是希望他知道這個孩子的存在。僅此而已。”在文章的最後,她如此說到。

僅僅依靠著這一個封面,“美國周刊”就瘋狂賣出了五十九萬本,輕而易舉創造了今年的最高銷量,不是醜聞,只是韻事;不是藝人,只是服務生;不是肥皂劇,只是好萊塢的日常,但即使如此,“美國周刊”依舊大獲全勝,制造了今年夏天最為成功的話題營銷——

“美國周刊”成功地制造了網絡時代的第一個壯舉,通過網絡新聞的快速傳播性,然後制造懸念,一步一步炒熱話題,最終在實體雜志上揭曉答案,以這樣的方式將網絡影響力真正地演變成為實體銷量,狠狠大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