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千難萬險(第2/2頁)

客觀來說,這兩套系列作品都十分符合蘭斯現在的要求,第一,版權容易獲得;第二,拍攝難度不大;第三,票房成績給力,兩套系列作品的北美票房成績都在三億左右徘徊,“饑餓遊戲”的最低成績是系列第四部的兩億八千萬,“暮光之城”則是系列第三部取得的兩億八千萬,不過“饑餓遊戲”的最高表現更加出色,系列第二部達到了四億兩千萬之多。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時機恰當,“暮光之城”在2008年閃亮登場,而“饑餓遊戲”推遲了一些,在2012年問世。青少年作品改編熱潮現在還沒有興起,但由於漫畫改編電影已經逐漸進入了市場,青少年的票房潛力正在被挖掘,蘭斯提前一些把兩套系列作品改編出來,成功幾率絕對不小,甚至可能創造歷史。

更何況,兩套作品都是系列小說,改編第一部,還有後面兩部,這就像是一棵搖錢樹般,只要開了一個好頭,後續問題迎刃而解。

如果以質量而言,“饑餓遊戲”的第二部受到了廣泛贊譽,贏得了包括影評人在內的認可,但“暮光之城”就是純粹的偶像電影,在一片口誅筆伐之中越戰越勇,口碑糟糕透頂,粉絲熱情不減,票房令人錯愕。不過,蘭斯現在需要的不是口碑,而是票房,兩套系列作品都可以成為混沌影業現在的救命稻草。

仔細衡量之後,蘭斯就開始行動起來,但很快就哭笑不得,他考慮十分周全,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如果原著小說都沒有問世,那麽又何來改編呢?

“饑餓遊戲”是2008年出版的,現在根本沒有影子;“暮光之城”的系列第一部是2005年出版的,但現在才上市了一個多月而已。對於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來說,粉絲的熱情是至關重要的,“暮光之城”的成品質量再糟糕,那些狂熱粉絲依舊會毫不猶豫捧場,他們才是票房的根本來源。可是現在“暮光之城”第一部才剛剛上市,根本沒有傳播開來,銷量表現也在剛剛有所起色,這也意味著,粉絲基礎還沒有來得及建立起來。所以……

所以即使混沌影業改編了“暮光之城”第一部,票房也不可能達到上一世的高度了。

哭笑不得之余,還有些沮喪。合適的作品數不勝數,但大部分都是漫畫改編作品,改編版權根本拿不下來;又或者是根本不符合現在的時機,無法得到市場的回應,孤注一擲的結果很有可能是竹籃打水。

重新靜下心來,蘭斯又考慮了其他幾部候補作品,“美國狙擊手”、“盜夢空間”、“地心引力”、“宿醉”等等,但卻又都一一被否決。

“美國狙擊手”的原型現在還在伊拉克,傳記也還沒有問世,即使想要改編也沒有對象;“盜夢空間”的版權在克裏斯托弗·諾蘭手中,他從2000年就開始籌備這個項目了,而他與華納兄弟簽署了三部作品的協議,華納兄弟的態度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希望也被切斷;“地心引力”似乎十分適合,但3D技術只是這部電影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模擬失重和創造太空的難題才是電影的核心問題,也是電影成功的重要法寶,這樣的技術一直到2012年才逐漸成熟。

如此算來,“宿醉”反而是混沌影業的最佳選擇,版權沒有任何問題,三千五百萬的投資居然博得了兩億七千七百萬的北美票房,不僅拍成了著名的系列三部曲,而且還捧紅了布萊德利·庫珀(Bradley Cooper);在時機方面,喜劇電影總是可以贏得一席之地的,往往還能夠在暑期档裏實現以小搏大的壯舉,這也是環球影業的拿手好戲。但問題就在於……這是一部喜劇,蘭斯最不擅長的喜劇!

蘭斯不由覺得有些頭疼,眾所周知,喜劇最重要的就是台詞了,“宿醉”雖然是以情節取勝的,但台詞的魅力至關重要,所以想要創作出“宿醉”的劇本,難度估計會比“上帝之城”還大。

重重困難似乎根本無法撥開迷霧,完成絕地反擊的可能性正在變得越來越小。難道,就是“宿醉”了?混沌影業即將憑借一部三千五百萬的小成本投資完成不可思議的一場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