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愛恨交加(第2/2頁)

“整部電影充斥著不愉快的負面情緒和殘忍的視覺沖擊力(毫無意義的特寫和炫技賣弄的長鏡頭),海莉對傑夫那一系列可怕的折磨,到底意味著……什麽?盡管兩位演員奉獻了頒獎季目前為止最精彩的表演,但除此之外,很難說。”三十分。

從“紐約時報”的一百分,到“舊金山紀事報”的零分;從“華爾街日報”的九十五分,到“洛杉磯時報”的十分;從“華盛頓郵報”的八十八分,到“西雅圖郵報”的二十分……可以清晰地看得出來,媒體對於這部電影的情緒著實錯雜,甚至是難以用一個準確的詞匯進行描述。

人們至今難以忘記,“罪惡之城”上映時,一百分和零分齊飛的壯觀場面,爭議混亂的格局之下,這部電影也成就了邪典作品的票房神話,那令人熱血沸騰的場景依舊歷歷在目,現在“水果硬糖”又一次橫空出世,再一次陷入了愛恨交織的議論之中。但“罪惡之城”是特別的,喜歡的人為之瘋狂,憎恨的人深惡痛絕,而“水果硬糖”的情況又截然不同。

即使是贊譽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會否認,觀影過程是一種折磨,尤其是那十分鐘的長鏡頭,真實而血腥地記錄下了“閹割”過程,雖然後面證實了所有一切都只是假象而已,但在當下,觀眾卻不知道,那種深入骨髓的真實感幾乎讓每一個人感到顫栗,男人尤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男人會希望看到這樣一部電影以這樣的方式來記錄那令人不愉快的過程,那種胯下受到威脅的劇透足以讓每一個男人都毛骨悚然。

就算把這一部分撇開不說,電影裏海莉的冷血和漠然,幾乎是一步一步地將傑夫逼向崩潰邊緣,這對於觀眾的道德底線來說也是嚴峻考驗。和“電鋸驚魂”類似的是,電影對於那些衛道士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電影點映才不過僅僅五天時間,洛杉磯和紐約兩地就至少有十三個人因為身體不適而中途離場,而導致嘔吐的觀眾數量已經超過了三十名——其中大部分都是男人。另外,在周三的放映之中,兩名牧師在紐約的地標影院擾亂了電影的正常放映,他們直接站起來對著屏幕破口大罵,導致全場觀眾都無法繼續觀影,最後還是影院的保安人員出馬,將兩名牧師強制帶走,這才平息了騷亂。

這些消息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水果硬糖”不是一部“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作品。

可是,換一個角度來說,電影能夠把這種驚悚和恐懼表述得如此到位,甚至讓人情緒失控,就好像恐怖電影的終極任務就是把觀眾嚇死一般,這無疑是一種成功,電影裏的氛圍營造、節奏把控、心理暗示等環節都堪稱頂尖。最重要的是,包裹在這個驚悚故事底下的,卻是蘭斯對犯罪、對正義、對道德的拷問和思考,讓那些衛道士們胃部灼熱,這本來就是目標之一,真正地引發每個人的深刻反思。

小格局之中透露出來的深刻考量,這也是電影最出色的部分。更何況,沒有人能夠否認這部電影的巧具匠心和精心構思,在兩位演員的精彩演繹之下,更是讓人身臨其境,每一分每一秒都跌宕起伏。

所以說,“水果硬糖”就是這樣一部令人厭惡,卻又讓人喜愛的作品,就好像美味的甜品一般,沖了負罪感卻根本無法拒絕。這才是電影最神奇的魅力,不是嗎?

伴隨著點映次周的推進,影評人的專業影評開始陸陸續續出現,終於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態勢,這才讓人們放心下來——作為目前北美風頭最勁的導演,蘭斯的作品總是能夠引爆影評人的關注度,更何況這部作品自點映以來熱度就始終居高不下,但專業影評卻始終不曾出現,著實有些怪異,現在,影評人的反饋總算是在視線裏漸漸豐富了起來。

“水果硬糖”的首批評論之中足足出現了四十家,對於一部藝術電影來說,難能可貴,其中二十三家給予了好評,九家給予了混合情感的評論,八家給予了差評。僅僅是這一數據就可以看得出來,愛恨交加之中,影評人們的理性終究還是戰勝了感性,紛紛送上了好評。

最終,媒體綜評達到了七十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