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劇本框架(第2/2頁)

迪斯尼始終沒有想明白:同樣一套東西,為什麽突然觀眾就開始膩味了?不僅僅是鋼鐵俠一個角色,其他英雄角色也都是如此。百思不得其解的結果就是,他們決定在觀眾徹底不買賬之前,多多挖掘角色的剩余價值,即使過度開發也在所不惜。

其實在蘭斯看來,問題的核心並不復雜。以鋼鐵俠為例,如果可以在劇本裏對托尼的心態轉變稍加敘述,不需要像“黑暗騎士”那樣深入挖掘,只需要像“鋼鐵俠”一樣給予一個理由,然後圍繞著理由串起一條支線,甚至可以加入小辣椒的角色分量,幫助托尼完成心態的轉變。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豐富劇情,讓故事變得具有說服力;還可以豐富角色,讓鋼鐵俠變得立體而復雜起來,反過來,角色的變化又可以帶動劇情,衍生出更多具有深意的劇情分支。

比如說“美國內戰”,鋼鐵俠站到美國隊長的對立面,就會顯得更加具有說服力,同時劇情的精彩指數也勢必將會直線上升。

漫威宇宙打算走輕松幽默的路線,這一點蘭斯給予贊同,不是所有作品都適合像克裏斯托弗·諾蘭那樣拍的;但增加角色心理變化,並不意味著就告別了輕松幽默,在爆米花電影裏,只需要賦予角色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情感深度來源——愛情、友情、親情都適用,就可以淺層面地挖掘角色深度,完成故事核心思想的建立和深化。

其實,“蜘蛛俠3”就曾經做過類似的嘗試,但山姆·雷米撰寫的劇本有些發力過猛了,衍生出毒液這一角色,使得故事有些荒腔走板;同時又沒有能夠對毒液的心理層面給予足夠的支撐,甚至就連毒液的角色描寫都十分膚淺,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觀眾滿頭問號,甚至大呼荒謬。

即使如此,蘭斯覺得這種嘗試是正確的,也是必須的,但卻不能像“蜘蛛俠3”的毒液一樣,成為故事主線,只能像“黑暗騎士”一樣,以支線的形式存在,卻起到升華作品的作用——主線自然還是爆米花電影的正義對抗邪惡。

蘭斯認為在托尼·斯塔克身上演繹這樣的變化是正確的做法,但不在“鋼鐵俠”的劇本裏,而是在“鋼鐵俠2”、“鋼鐵俠3”的劇本裏,真正徹底改變續集的劇本。蘭斯清楚地知道,“鋼鐵俠”的劇本已經足夠飽滿了,再添加內容就是畫蛇添足,反而容易弄巧成拙,不過導致可以增加幾個細節畫面,埋下伏筆,其他真正的改動還是放在反派角色身上。

“鋼鐵俠”的故事在蘭斯的腦海裏存在著上一世的參照物,創作起來自然是事半功倍,當然,蘭斯只記得故事框架,台詞內容和人物塑造都必須由他推翻重來,說起來容易,但工作量也不可小覷。不過,比起“無敵浩克”來說,“鋼鐵俠”的故事框架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簡單輕松。

“無敵浩克”,這絕對是一個大麻煩,在上一世,綠巨人先後三次登上大屏幕,無一例外地遭遇了轟轟烈烈的慘敗,即使是李安也沒有能夠力挽狂瀾。現在,蘭斯創作“無敵浩克”的劇本框架,他首先就必須將上一世的“無敵浩克”完全推翻,從頭開始;其次還必須對綠巨人的角色、故事發展脈絡全部重新整理;同時還必須考慮到綠巨人在漫威宇宙裏的位置,這意味著蘭斯需要翻閱大量的漫畫,尋找靈感。

創意委員會倒是現成的參考顧問,但蘭斯卻不打算這麽早就把主動權交出去,所以他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一切都必須靠自己。這讓蘭斯回想起了當初構思“超人歸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