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邪典狂歡(第2/2頁)

“‘狂暴之路’與現在大部分商業動作電影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人類元素之中被放在了首位,被放在了中心。隱藏在連環爆炸和激烈對峙場面背後的是人性的探索和挖掘,鮮明立體的角色在簡潔有力的筆觸之中展現出了驚人的深度,一眾演員奉獻了2006年以來最出色的表演,包括那群維多利亞的秘密的模特們。吉賽爾·邦辰堪稱今年大屏幕上最耀眼的一抹鮮紅!”

什麽?這個評論又是怎麽回事?“舊金山紀事報”到底怎麽了?難道布萊恩·巴洛被禁言了?難道報紙主編被收買了?難道影評人集體失聲了?難道現在又回到了麥卡錫時代了?

標注在評論正上方的一百分,格外刺眼,“舊金山紀事報”不僅僅奉上了贊譽,而且還給予了滿分的評價,立場無比堅定。值得注意的是,這篇影評來自報紙的首席影評人史蒂文·萊亞,權威性絕對有所保障。

眾所周知,影評人是以“批判”為生的,他們必須刁鉆刻薄,他們必須難以伺候,他們必須足夠專業,這是他們賴以為生的法則。但是,影評人不能像喪失理智的瘋狗一般,胡亂評論,“我不喜歡這部電影,我就是不喜歡”,這樣的評論可以出現在觀眾評論,但卻不能出現在專業影評人身上,即使批評,也要說出一個理由來。不要說Metascore了,就連爛番茄的大眾媒體也是如此。

換而言之,好,他們就必須說好,否則雞蛋裏挑骨頭,這只會損失他們的威信。

那麽,這也意味著……“狂暴之路”真的是如此優秀?優秀到所有媒體都送上了滿分贊譽?這著實太過不可思議了。雖然說,奧斯卡落幕之後,好萊塢內部潮起潮湧,可以明顯感覺到行業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甚至不少人都願意主動向蘭斯伸出橄欖枝“示好”,比如說群星雲集的首映式就是典型證明;但這還是無法解釋“狂暴之路”那清一色的滿分,即使新聞媒體也需要展現出自己的善意,也不用表現在電影評論上——媒體對首映式的火熱報道就已經足夠了,更何況,這些評論全部都是滿分一百分,這已經不是補償心理可以解釋的了。所以,“狂暴之路”真的那麽出色?

這,簡直就是今年暑期档的最大奇跡。

“狂暴之路”毋庸置疑是一部邪典電影,首映式結束之後,重低音馬車上的紅衣吉他手成為了熱議焦點,誰能夠想象在追逐戰之中配備了一名搖滾吉他手現場伴奏,誰能夠想象在血與火燃燒迸發的戰場之上還有人在享受音樂的狂歡,誰能夠想象生命在鋼絲上狂舞時吉他手依舊在全情投入地演奏,這簡直是驚世駭俗的邪典,讓人不由就聯想起了“洛基恐怖秀”裏的癲狂和張揚;更不要說身為三位主角之一的納克斯,渾身上下都散發著狂熱的邪典氣質,真正地將蒸汽朋克與華麗哥特完美呈現了出來。

但,現在這部邪典電影,卻沖破了非主流框架的束縛,在主流影評人之中得到了肯定,還是眾口一致的瘋狂贊譽,就好像納克斯對不死老喬的崇拜一般,一家家媒體都失心瘋一般,絞盡腦汁地用盡一切語言來表達內心的狂熱。震驚,除了震驚還是震驚,當媒體綜評在萬眾期待之中終於閃亮登場之後,卻讓所有人都失去了語言能力,陷入了一片錯愕之中。

想想“水果硬糖”和“罪惡之城”,再想想“借刀殺人”和“上帝之城”,蘭斯的作品之中似乎都帶著一絲邪典的陰暗和癲狂,仿佛地獄蓮火一般,橫掃眼前一切荊棘,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這一次,“狂暴之路”似乎更近一步,在媒體評論階段就已經展現出了難以置信的統治力。

難道,“狂暴之路”的票房也要大爆發?

這似乎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猜測而已了,因為人們在一片下巴碎裂的聲音之中瀏覽完首批四十七篇影評,猛然發現,就連“洛杉磯時報”也沒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