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匪夷所思(第2/2頁)

去年,李拍攝出了一部‘斷背山’,驚嚇了整個好萊塢,至今為止依舊有人拒絕觀看這部作品,仿佛擔心著他們觀看之後,就會變成同性戀,又或者是會被同性戀洗腦,那種面對病毒般唯恐避之不及的慌亂,淪為一種笑話。

今年,施特雷洛拍攝出了一部‘狂暴之路’,驚嚇了整個美國,頓時讓那些男權主義者嚇得不知所措。這是一部讓人無視性別的電影,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庸,男人也不是推廣女人的台階,人人平等,彼此尊重。但有些人卻並不這樣想。

他們無法忍受一部‘屬於男人的’動作電影裏卻是女人大放異彩,他們無法忍受一部‘男主角居然沒有大殺四方,淩駕於女主角之上’的電影,他們還無法忍受一部‘全程高能,男女主角沒有迸發愛情,可是戰友情誼卻好看到讓人爆炸’的電影。

也許,這些‘種族主義者’們終究會逐漸改變,也許不會;也許‘狂暴之路’還是會像去年的‘斷背山’一樣,再次慘遭無視,被另外一部名不見經傳的作品奪走所有光芒;也許‘狂暴之路’的票房將會慘敗,不僅因為邪典風格世人無法接受,作為暑期档主力的大部分男性觀眾也無法接受。但,施特雷洛邁出了這一步,堅定不移的一步,展現出了遠遠比時代更加進步的心胸和視野。

這讓人不由想起了寓意深遠的犯罪三部曲。

難以想象,一部完完全全的暑期档爆米花商業作品,一部高潮叠起、簡單粗暴的視覺大片,居然挖掘出了如此內涵。背景是廢土,但核心卻是希望,硬核動作片,獨立自主的女人卻真正地支撐起了半邊天——這對於那些以為在大屏幕上塞幾個性感能打的動作女演員就能體現女權主義的電影制作者來說,是多麽強有力的一記還擊。

麥克斯,費羅莎,納克斯,三個角色支撐起了施特雷洛構想的廢土世界,安加拉德則成為了串聯故事的暗線,在喬治·米勒的基礎上,真正地構成了完整的世界觀,並且發展出了旺盛生命力。這是‘瘋狂的麥克斯’,這又不是‘瘋狂的麥克斯’,這是屬於施特雷洛的‘狂暴之路’。

蘭斯洛特·施特雷洛,一位導演,一位演員,一位編劇,更是一名大師。他‘狂暴之路’這部作品,把自己真正推上了大師級別的寶座。何其有幸,我們是見證者之一。”

這是來自於“綜藝”雜志的評論,通篇將觀點聚焦於好萊塢電影作品所缺乏的女權主義。每個電影產業從業者都知道,這是“一個男人的、男人的、男人的世界”,從學院對影帝、影後、男配、女配的頒獎傾向,到男女不同酬的差異,再到商業電影的女性花瓶,整個行業的方方面面都透露著沿襲了數千年的男權社會本質。

即使是近年來女權開始逐漸崛起,先後出現了“古墓麗影”、“貓女”、“殺死比爾”、“霹靂嬌娃”、“魔力女戰士”、“生化危機”、“史密斯行動”等以女性為主的打鬥電影,安吉麗娜·朱莉更是儼然成為了新一代女打星的代表。但正如“綜藝”雜志,還有羅傑·埃伯特所言,這些作品都是披著女權主義的外衣,以性感身段的視覺效應鎖定男性市場的作品,歸根結底,這些女性角色依舊是用來取悅男性的武器。

但,“狂暴之路”卻截然不同,它不僅賦予了費羅莎完整的人格,而且剝離了性別差異,真正將費羅莎與麥克斯放在了同一個水平層面上,雙方彼此信任、彼此幫助,共同前行。這才是真正的突破——平等,呼喊了超過半個世紀的口號,卻才是第一次前所未有真實而生動地出現在了電影大屏幕上。

這絕對稱得上是影史裏程碑,就如同去年的“斷背山”一樣。

所以,“綜藝”雜志也第一次拋下了他們和“好萊塢報道者”之間的偏見與差異,傳遞出了同樣的思想和認同,滿分一百分在清一色的贊譽之中並不顯眼,但卻增加了滿分隊伍,真正地將“狂暴之路”送上了經典王座。

恍然之間,人們這才發現,所有主流媒體、所有權威媒體、所有專業媒體,難以置信地保持了意見統一,這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堪稱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