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經典戲劇(第2/2頁)

音樂劇的歌舞都是具有劇情意義的,歌曲和舞蹈不僅僅展現了角色本身的處境、心理和狀態,同時也將成為劇情的一部分,甚至是推動劇情的發展。“理發師陶德”原版舞台劇之上的音樂和舞蹈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全部都是經過時間驗證、專業考驗的經典,但問題就在於,搬上大屏幕之後,如何與鏡頭語言融合、又如何與劇情走向融合。

蒂姆在這方面表現得十分糟糕,幾乎是照搬舞台劇的構架,運鏡和構圖都沒有能夠取得突破。更為糟糕的是,約翰尼·德普不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劇演員,歌舞表現在專業人士眼中是徹底砸鍋了,這對於一部“音樂劇”來說,完全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最後,過於風格化以至於本末倒置。其實,這也是蒂姆的一貫毛病,他總是喜歡在視覺的哥特風格上大做文章,必須承認,他塑造出了無數經典角色造型,“愛麗絲夢遊仙境”裏的每一個人物造型都值得大書特書,但這意味著,蒂姆放棄了造型和環境對故事的作用。比如說,“借刀殺人”裏燈光的使用,再比如說,“罪惡之城”裏極限背景的運用,歸根結底就是希望這些鏡頭能夠成為劇情的一部分,但蒂姆卻不會考慮這些。

“理發師陶德”的舞台劇和哥特風格沒有任何關系,當然,故事的黑暗色彩似乎適合哥特風格,但在蘭斯看來,用哥特風格去表現黑暗故事,這也太“蒂姆·伯頓”了,就好像“僵屍新娘”一樣。如果蒂姆選擇“愛麗絲夢遊仙境”和“大魚”那樣繽紛色彩來反襯“理發師陶德”的黑暗,可能效果還會更好。

約翰尼·德普的表演也是雪上加霜。約翰尼的個人風格始終局限在神經質的範圍內,從“剪刀手愛德華”開始就是如此,幾乎沒有突破,後來能夠大紅大紫,就是因為這種風格賦予了傑克·斯派洛船長足夠的魅力,但客觀來說,這種神經質的表演不僅缺乏變化,同時也缺少深度,牢牢地框死了角色的拓展,乏味得可怕。

這樣的情況放在“尋找夢幻島”裏,可以原諒,因為故事還有其他重要角色的依托;但放在“理發師陶德”裏,卻是致命的,因為這部電影就需要陶德的形象變得豐富飽滿起來。

如果“理發師陶德”的陶德這一角色,可以找到丹尼爾·戴·劉易斯這樣的演員來飾演,整部電影的質量都會截然不同,即使導演依舊是蒂姆。

雖然站在旁觀者角度分析,看似頭頭是道,但如果讓蘭斯親自上陣改編,這項工作卻無比困難。第一,他可能會重新組建演員卡司陣容,將表演風格做一個改變,畢竟,陶德這個角色是整部電影的靈魂,而且,一旦演繹出彩的話,絕對是足以載入史冊的高難度角色。

第二,他可能會摒棄所有的哥特風格,反而采用類似於“水果硬糖”這樣明亮之中隱藏陰暗的風格進行演繹,因為在蘭斯看來,鑄就陶德悲劇的,其實是社會的力量,無論是法官的只手遮天,還是當時社會風氣的冷漠,由於食不果腹,人們唯一關心的就是生計,根本無心去關注所謂的道德淪喪,這種看似社會平和之下的湧動,造就了無數悲劇,陶德只是其中之一。

第三,他可能還會拋棄唱歌的部分,因為蘭斯真的對這方面沒有太多研究,即使他是舞台出身的,但舞台演員也分為話劇演員、音樂劇演員、芭蕾演員、歌劇演員等等,蘭斯是一個傳統的話劇演員,他對音樂劇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如果要生搬硬套,最好也就是“悲慘世界”的水平了,他無法將歌舞與劇情融合在一起,只會成為累贅。

可即使如此,重新改編“理發師陶德”這部作品,依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由蘭斯來擔任制片人,他第一考慮的對象是大衛·芬奇,或者大衛·林奇,而不是他自己。所以,今天,蘭斯在於勞裏交談時,也不僅僅只是客套而已。

不過,蘭斯也必須承認,“理發師陶德”這部作品是一個高風險項目,失敗危險越大,也就意味著成功之後取得的震撼越大,特別是陶德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