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伯樂名聲(第2/2頁)

縱覽蘭斯的職業生涯曲線,以發行起家,負責挖掘歐洲的優質獨立作品;而後轉戰導演,“上帝之城”一炮打響;此後雖然涉足商業電影,但每一部電影裏的獨立屬性卻依舊閃耀,在“狂暴之路”身上更是達到巔峰。可以說,蘭斯對獨立電影、對小成本投資、對邪典作品、對個人風格的理解,確確實實得到了證明,這也為他贏得了“伯樂”的名號。

這也是弗朗索瓦找到蘭斯的原因。

弗朗索瓦手中的傳記小說確實吸引了蘭斯的目光,這部作品就是“潛水鐘與蝴蝶”。這是由前任法國時尚雜志“她(ELLE)”的主編、記者讓·多米尼克·鮑比(Jean Dominique Bauby)撰寫的傳記,這是他身患“閉鎖綜合征”之後用左眼所撰寫的書,可惜的是,在書籍出版之後的第二天,他就與世長辭了。“潛水鐘與蝴蝶”這個名字,隱喻了讓患病之後的人生,潛水中象征著他的軀體受到了沉重的禁錮,不得釋放,不能自由;而蝴蝶則代表她的精神世界,可以自由飛翔,暢遊世界。1997年,這本小說出版之後,轟動了整個法國。

所謂的閉鎖綜合征,就意味著讓不能活動身體、不能說話、不能自主呼吸,他幾乎完全喪失運動技能的軀體之中,只有一只眼睛可以活動,這只眼睛是他清醒的意識與這個世界唯一的聯系工具,眨眼一次代表肯定,眨眼兩次代表否定。讓就是用這只眼睛來選擇字母牌上的字母,形成單詞、句子,甚至是一整頁的文字,完成了這本傳記。

“潛水鐘與蝴蝶”無疑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但想要拍攝成功,卻絕非易事,最重要的是由誰來飾演讓?病床上的讓,他只有一只眼睛能夠傳達情緒,這對表演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而回憶中的讓,又必須以內斂而豐富的表演來呈現出情感的細膩變化,演員身上的重擔不可小視,尤其是考慮到必須使用法語,選擇範圍就更窄了。哈維爾·巴登在相似類型題材作品“深海長眠”裏奉獻了奧斯卡級別的演出,但“潛水鐘與蝴蝶”的表演難度比“深海長眠”更大。

這也是弗朗索瓦在法國遲遲找不到投資方的原因——“潛水鐘與蝴蝶”看起來就是那種“留在紙面上比搬上大屏幕更好”的作品。混沌影業雖然是美國公司,但顯然,蘭斯的伯樂名聲足以讓弗朗索瓦做出大膽的嘗試了。

上一世,“潛水鐘與蝴蝶”最終由美國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 Schnabel)接手,這位曾經執導出“輕狂歲月”和“夜幕降臨前”等佳作的導演,賦予了電影一種近乎囈語的散文式風格,波瀾不驚之中的浪漫有種致命的法國味道。可以說,朱利安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工作。

蘭斯把弗朗索瓦的名片收下了,並且將“潛水鐘與蝴蝶”的原著也收下了,同時當天晚上就把這部作品告訴了詹姆斯·柯登。

混沌影業需要有條不紊地開拓自己的制作和發行腳步,黑名單雖然是混沌影業負責發布的,但其實混沌影業占據的優勢微乎其微,他們還是一樣要和其他人進行公平競爭。所以,像“潛水鐘與蝴蝶”這樣主動送上門來的佳作,蘭斯自然不會錯過。

對於“潛水鐘與蝴蝶”,他不會擔任導演,他不會撰寫劇本,可以的話,他甚至不會擔任制片人,而是全權交給混沌影業來運作。只有這樣,未來混沌影業才會擺脫夢工廠的窘境——如果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傑弗瑞·卡森伯格、大衛·格芬不親自上陣,他們的作品質量就難以有所保證。

正如蘭斯所預料的,一部接著一部作品的成本,在“狂暴之路”的大獲全勝之下,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現在混沌影業才真正走上了正軌,進入自主運轉的階段。這對於接下來開發漫威宇宙的工作來說,至關重要——蘭斯畢竟分身乏術,不可能一手包辦所有事。

蘭斯帶領著劇組團隊在歐洲展開宣傳,同時為混沌影業的未來發展進一步開拓更多可能性,與此同時,“狂暴之路”收割票房的旅程也一步一步走向高潮,無論是北美大陸還是海外市場,電影展現出來的票房統治力都強大得令人絕望,歷史記錄一項接著一項地消失,送葬者正在走向一個沒有人探索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