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不溫不火(第2/2頁)

電影拋開了頒獎季的包袱,以商業電影的方式進行運作,十月第一周全面公映,並且傳來了喜報。一億三千兩百萬的北美票房,相對於九千萬的投資,略顯不溫不火,但海外票房的出色表現卻讓華納兄弟喜笑顏開;媒體綜評八十六分,更是將作品送到了一個優勢位置,不少專業影評人都認為,這也許不是馬丁最出色的作品,但卻是馬丁最成熟的作品,拋開了奧斯卡小金人的渴求包袱之後,放開手腳的馬丁展現出了出色的娛樂性、優秀的故事性以及不俗的思想性,贏得了滿堂彩。

眾所周知,馬丁被認為是奧斯卡最著名的遺珠之一,“憤怒的公牛”、“出租車司機”、“好家夥”等作品都是值得載入史冊的絕對經典佳作,但馬丁卻至今為止沒有能夠收獲一座小金人的肯定,八十年代四大導演之中,除了專注於技術革新的喬治·盧卡斯之外,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弗朗斯西·福特·科波拉都已經收獲了奧斯卡小金人,馬丁苦苦追尋超過三十年,依舊一獎難得。不少人都將馬丁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查理·卓別林這樣的大師相提並論,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命途多舛。

兩年前,“飛行家”被譽為是“寫給奧斯卡的一封情書”,卻遭遇到了無情的打擊;兩年後,“無間行者”作為一部商業電影閃亮登場,卻帶來了意外驚喜。馬丁爭奪奧斯卡最佳導演小金人的呼聲,驟然飆升。

客觀來說,“無間行者”作為商業電影,藝術價值自然有所欠缺,這也是作品的最大短板,但電影展現出了波士頓地區特有的文化風格和歷史底蘊,對於人性探討和宿命悲劇的討論淺嘗輒止,還是留下了些許余韻。

整體勢頭上,“無間行者”還是無法和“通天塔”相提並論,後者完完全全遵照頒獎季的軌跡登場,印象分方面就已經占據了不少優勢,但“無間行者”還是展現出了緩慢上升的勢頭,隱隱約約正在成為“通天塔”的最大競爭對手。

無論是“通天塔”還是“無間行者”,軟肋都十分明顯,沒有能夠展現出往年頭號種子選手氣吞山河的霸氣和強勢,這也是頒獎季略顯溫吞的側面寫照;但更加糟糕的是,除了這兩部作品之外,其他作品也沒有能夠在整體氣勢上展現出抗衡的能力,更多僅僅只是局部閃光,這也越發使得頒獎季的氣勢弱了下來。

多倫多電影節上受到諸多肯定的“末代獨裁”,作品整體質量一般,劇本、導演、剪輯等等都不見出彩,完成度方面更是可以說得上“糟糕”,但福裏斯特·惠特克(Forest Whitaker)的表演卻大受贊譽,不少人都將他與去年的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和蘭斯洛特·施特雷洛相提並論,福裏斯特的表演氣勢磅礴,爆發力與細膩感兼備,令所有人眼前一亮。

同理,“末路愛神”也是如此,作品整體乏善可陳,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部分,但彼得·奧圖的演出卻贏得了觀眾和影評人眾口一致的稱贊,多倫多電影節十五分鐘起立鼓掌的待遇,是今年多倫多獨一份的嘉獎。考慮到彼得職業生涯的發展曲線,不少人都認為,他可以復制保羅·紐曼演員生涯最後的奇跡,勇奪奧斯卡影帝小金人,畫上完美句點。

另外,“身為人母”、“感謝你抽煙”、“雪莉寶貝”、“回歸”、“半個尼爾森”等等這些小眾的獨立電影受到了些許關注,但他們的完成度和討論度都遠遠達不到平均水準,更不要說和去年的“斷背山”、“水果硬糖”相媲美了,作品整體質量的差強人意,導致了獨立電影今年似乎也缺乏了亮點;“波拉特”、“穿普拉達的女王”、“波特女士”這些喜劇電影紛紛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內,成為了頒獎季的候補選手,這無疑是頒獎季低迷的進一步表現,因為每一個人都知道,喜劇電影想要進入奧斯卡學院的法眼,難於登天,雖然歷史上也有“一夜風流”這樣包攬奧斯卡四大主要獎項的奇跡,但整體而言,喜劇電影在頒獎季的處境確實尷尬,金球獎專門設立音樂喜劇部門,這件事始終是人們吐槽的黑點。

商業電影缺少爆發力,藝術電影缺少深刻度,就連獨立電影今年似乎都萎靡了下來,這著實為頒獎季蒙上了一層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