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以“高新”的名義重生運十

程遠航住所內的空氣好似凝結了一般,壓抑的令人窒息,涉及到高層的事情,總是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生出一種無力感,不能說高層的決策就是錯誤,站在全局的角度上來看,暫緩、甚至停掉運十項目的確有著一定的合理性。

畢竟運十並不成熟,很多大飛機必備的制造設備和生產工藝國內並不具備,相應的組織架構和配套體系還不完善,或許其中摻雜了某些政治因素,但整個項目難以達到一個理想的應用程度,卻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然而這樣的態度,對於以程遠航為首的運十研制團隊來說,無異於是殘酷的,要知道運十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遠遠超出一個普通的研發項目,十余年如一日,他們早把這架堪堪能飛上藍天的大家夥當做自己的朋友、同事、甚至是家人,那種感情是不能用語言來形容的,因此,在面對無法逾越的山峰時,那種頹喪、惋惜以及無奈才會更強烈……

盧嘉棟也是一樣,其實他比在場任何人都清楚高層的想法,自從轉變老首長的態度,將運十團隊轉到萬山航空研究所之後,海軍司令員江匯川便給他打過預防針,那就是高層對運十的還存在分歧,而在這期間,任何意外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正因為如此,運十團隊轉到完善航空研究所之後,盧嘉棟沒有貿貿然的重新啟動這個頗具敏感性的項目,而是用一種雪藏的方式,將整個項目擱置起來,之所以這樣做,一來可以將整件事冷卻下來,避免因貿然的舉動觸動他人敏感的神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二來,則可以為重新啟動項目爭取時間,雖說盧嘉棟並沒有如運十團隊對這架技術狀態並不出眾的飛機有那麽深厚的感情,但依然認為運十項目應該,而且是必須保留下來,究其原因,則是盧嘉棟一直遵循的關鍵原則:

那就是對整體工業實力的提升,運十的技術狀態並不是很好,滿打滿算相當於美國五十年代的技術水準,相較於最新銳的波音747落後十余年,如其巨大的差距,按道理不應該再向這個毫無用處的無底洞砸錢;

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這樣,只不過像大飛機這種技術要求極高的高端工業品,卻永遠不能按照一般的商業邏輯來推理,沒錯,運十飛機如果按照一款產品來衡量,的確不是一個合格的工業品,就算強行擺在貨架上,估計也是無人問津;

然而它的意義,並不在於它的工業設計有多麽獨到,它的產品有多麽的舒適,而是其背後初見雛形的工業基礎、研發團隊、熟練工人,以及未來無限可能的升級潛力,目前是沒有五萬噸以上的重型壓水機,沒辦法鍛造出符合標準的承重梁和起落架,但並不意味著未來不會擁有;

現在也沒有萬噸級別的油壓機,無法讓得到堅固耐用的我扇發動機輪轉盤,可並不意味著不久的將來就不能實現;當下,飛機的渦扇發動機始終是中國的短板,就連正加緊研發的海軍新式導彈攻擊機也只能用性能並不出眾的英國“斯貝”發動機,難道這就意味著再過十年、二十年,難道就不會有推力更強,性能更先進的航空發動機?

關鍵還是要看項目的引導,一款小小的便攜式火箭筒,讓復合材料在中華大地落地生根;一門52被口徑155毫米火炮,將特殊冶煉技術從遙不可及的幻想,變成走進千家萬戶的尋常用品;一輛新式坦克,讓中國的汽車動力更強,操縱更好;一架炮兵偵查校射雷達,將電系信息化水平提升數個台階……

因為項目的需要,所以需要不斷的創新意識和無盡的創造力,只有如此才能滿足項目的技術指標,在這個過程中,整個配套在發展,在升級,在向前大踏步的邁進,從而完成一次華麗的產業升級,當整體基礎產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時,便會反補最初的項目,進而以改進的方式,完成具體項目的性能提升……

比如說78式槍械的輕量化改造,就是得益於復合材料的發展,在如同坦克的信息化升級,就是在數據鏈和信息技術取得突破後,才進行的改進措施,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不管是怎樣的例子,關鍵要看項目能否延續下去,怎樣延續下去;

運十項目也是一樣,無論它的技術狀態有多差,產品質量有多不樂觀,只要項目在,只要有升級改造的潛力,那它就會像一塊強有力的吸鐵石一樣將周圍一切配套的產業落落吸附住。

隨著它的生產而生產,隨著他的升級而升級,當有一天運十完完全全達到技術狀態,也就意味著,中國不單單擁有自己的大飛機,還擁有五萬噸級以上的水壓機、萬噸級的油壓機、先進的渦扇發動機,而這些重器所代表著將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嶄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