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浩然之氣(第2/2頁)

這套論述,原則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在有些地方,下的結論過於草率。

最大的結論問題,就是對於臟腑的功能性解釋。比如肝臟,解毒,儲存肝糖原,分泌膽汁,有助消化。心臟,就是人體的動力源泉,把血液供輸到全身各個部位。

因為這些都是被檢測出來的,都被奉為金科玉律。

正確麽?正確,但也不盡然。

肝臟在中醫的表述中最大的功能就是理氣,用西醫的講述,就是分泌膽汁,消化人體攝入的脂肪,讓人不會對高脂肪的食物有油膩的那種感覺。

實際上,人體是一個需要平衡的肌體,每天人體必須要攝入的東西是非常復雜的,一旦某些食物攝入過量,勢必會導致氣機紊亂。

肝臟平息這些症狀,正是其理氣功能的表述。

心思這一觀念,是被西方人批評最多的一個表述。西方人認為,心臟不過是一個動力臟器,根本就不會參與到思考當中。

而當代經過試驗研究發現,在人的思考過程中,除了腦皮層生物放電異常活躍之外,意外發現了心臟的生物電釋放也十分活躍。

通過這個試驗,雖然不能確定心臟就是參與了思考過程,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思考過程中,心臟扮演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有些西方學者,甚至重新審視華夏關於心思的這個問題。

東西方的差別,可能就是源自對世界的不同理解表述。西方用微觀微粒解釋,東方用不可被觀測的相互依存又高度對立的陰陽之氣解釋世界。

實際上,就是對微觀世界的兩種不一樣角度的描述,西方僅僅是從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理論依據出發就斷然否定關於氣的表述,很顯然是片面的,而且是極不嚴謹的科學態度。

尤其是最近的醫學研究上,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臟腑之氣的存在,很可能是真實有效的。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臟腑所表現出來的功能,用已有的理論已經無法解釋了。

當人們看到中醫理論的表述時,發現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盡管西醫還是懷疑,但已有對中醫的一些觀點,漸漸發生動搖。

說到這裏,林源對麻生柳笑道:“麻生,中醫之氣,是客觀存在的東西,也許在當代,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不被具體檢測出來,但我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一定會有檢測出來的一天。因為如果中醫關於氣的描述是錯誤的話,一個錯誤被傳承了幾千年,變也變成了真理。”

麻生柳拜服,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渡邊一木說道:“老師,您說的確實是當今的現實問題。那麽,在大島樹身上,我們具體應該對大島樹采取什麽樣的措施呢?”

“我去跟川崎茂校長溝通一下,找個理由,讓大島樹在附屬醫院,呵呵,應該是正氣堂了,當一個中醫藥助手,你親自培養他,告訴他重要的各種性質,用積極的一面引導他,很多中醫醫藥的故事,是很有正能量的,就用這個跟他溝通。”

“老師,我明白了,這樣就會使他忘記別的事情,沉浸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中,對麽?”

“嗯,就是這樣打算的。不過,光做這些是不夠的,你跟他說,我們需要研究一些藥物,想請他當實驗對象,還有針灸治療的實驗對象,這樣我們就能夠給他用藥行針了。”

“老師真是用心良苦啊,我今天明白了,治病救人,不單單是技藝上的問題,有時候還要講究方式方法。”

“你能有這樣的認識,就說明你進步了不少。辯證分析是中醫的精髓,一個發熱症狀,可能會有十幾種不同的處理方法。有的時候,只要稍稍疏忽,就會產生極其惡劣的後果,這一點千萬要注意,誤診誤判,那可是會出人命的。”

渡邊一木和麻生柳凜然鞠躬,幾乎是同時說道:“謹記老師(前輩)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