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弟弟是省委一號領導(第2/2頁)

出了巨量的書,還有大量的酒瓶子,煙盒子,老王校長煙酒都很厲害,在吃穿方面卻很不在意,廚房裏只有大白菜和掛面、辣醬瓶子,老頭餓了就自己下掛面吃,甚至連點肉都見不到,或許對他來說,精神食糧遠比肉要重要得多。

衣櫃裏,那幾年款式老舊的中山裝怕是有不少年頭了,拿出來迎著陽光一抖,滿屋都是灰塵,床上更是慘不忍睹,枕巾上一片油汙,被子好久沒有拆洗過,床底下也塞滿了藤條箱,不用想就知道裏面裝的都是書。

劉子光看的直辛酸,拿出煙來給老王校長點上,說道:“老校長果然清貧,這華居實在住不得啊。”

老王校長呵呵一笑:“這是儒林外史裏面範進中舉一章的台詞,怎麽著,你還有三進三間的空房借與我住麽?”

劉子光說:“房子我是沒有,不過打掃一下是必須的。”說著看了那幾個男學生一眼,覺得這些毛手毛腳的家夥實在難堪大任,便說道:“鄧渺凡,把班裏勤快利索的女學生喊幾個過來。”

如今鄧渺凡不但是老師們心中的神童,還是女生們的偶像,他一個電話打過去,女生們立馬趕來,自帶掃把抹布和幹糧,徹徹底底的幫老王校長打掃房屋。

“你們幾個丫頭,千萬不要把老校長的書弄亂了,該放在哪裏還放在哪裏,把蜘蛛網弄掉,灰塵掃一掃就行。”劉子光坐在破沙發上指手畫腳道。

老王校長也坐在沙發上,一根接一根的抽著煙,笑的眼睛都彎了:“孩子們乖啊,回頭校長請你們吃飯。”

劉子光打趣道:“老校長,你給孩子們下掛面吃麽?”

老王校長點了一支煙說:“哪能啊,我請大家下館子。”

屋裏充斥著歡笑,女學生們細心地打掃著每一個角落,一個女孩子從書桌角落裏翻出一個陳年老鏡框,拿著手絹擦拭著,劉子光眼睛一亮,過去把鏡框接過來端詳,照片是黑白的,看相中人的打扮和精神面貌,似乎是六七十年代,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應該就是老王校長,旁邊站著的是他愛人,一個樸素的女工,中間椅子上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太太,還有個眉眼和老王校長很相似的少年站在一側,神情有些拘謹。

“老校長,這是誰啊,和您長得挺像?”劉子光指著相片問道。

老王校長接過鏡框,叼著煙眯著眼看著相片中的人,嘆了一口氣說:“那是我弟弟啊。”

“哦,沒聽說您還有個弟弟啊。”

“說來話長,我和這個弟弟並不是一母同胞,解放前我父親是地下黨員,在江北市主持工作的時候生下了我,後來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音訊全無,我是被老娘一個人拉扯大的,再次聽說父親的消息時,已經是建國初期了,父親做了副部長,並且重新組織了家庭,有了第二個孩子。”

“後來呢?你們還是重逢了。”劉子光問道。

“是的,動亂期間,父親被打成了反革命,鬥爭致死,弟弟遵照他的遺言,到江北市來投奔我這個當哥哥的,到底是骨肉親情啊,那時候生活很艱苦,弟弟沒有糧食計劃,又是長身體的時候,我母親為了省出口糧,得了浮腫病而死……再後來,撥亂反正,恢復高考,正好廠裏給我一個名額,我就把這個名額讓給了他……”

敘述這些往事的時候,老王校長並沒有使用任何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語言,但是從這些平淡的話語中,劉子光卻聽出無私的母愛和濃濃的兄弟情,老王校長一家人為這個弟弟付出了那麽多,當母親的從牙縫裏省出口糧給自己前夫的兒子吃,當哥哥的把改變命運的機會送給了弟弟,還有那位已經逝世的大嫂,看樸實無華的容顏,一定也是為賢惠的女性。

一家人相濡以沫的共同度過那段艱苦歲月,還有什麽比這個更能打動人心的呢。

“那,您弟弟考上大學之後呢?”劉子光孜孜不倦的問著,像一個深挖素材的記者。

“他考上了北大,畢業後公派出國留學,一去就是六年,後來進了某中資機構駐外代辦處,然後是中央某部委,工作一直很忙。”

“你們平時也聯系麽?”

“有書信聯系。”

看來有譜,劉子光拋出最後一個問題:“您弟弟是不是姓鄭,叫鄭傑夫啊?”

老王校長愣了,連煙都忘了抽:“小劉你怎麽知道,我隨母姓,弟弟隨父姓,就是叫鄭傑夫。”

劉子光心中感慨,嗚呼哀哉,老校長啊老校長,你弟弟都當了省委一把手了你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