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一千萬日圓(第2/2頁)

翻譯還很年輕,幾乎不加考慮的就將橋本隆義的話翻譯了過來,說:“橋本先生說他在進入中國的戰爭中來過這個地方,並且在這裏犧牲了許多親愛的戰友。”

張書記、唐副縣長、高鄉長、周文等當地官員以及省外事辦的同志都在現場,唯有周文聽出話裏的錯誤,糾正道:“是侵華戰爭,不是進入中國的戰爭,而且這些陣亡侵略軍也不能用上犧牲的字眼。”

此言一出,氣氛為之一變,橋本老頭粗通中文,但是聽力已經不太好了,他扭頭問翻譯:“納尼?”

年輕的翻譯看了看一臉緊張的各路官員,不敢說話,張書記嚴厲的瞪了周文一眼,笑著說:“過去的事情就讓他過去吧,我們要繼往開來嘛!”

翻譯將張書記的話翻了過去,老橋本陰沉著臉不再說話,讓人將自己推過鐵索橋,眾官員也都下了滑竿,步行過橋。

……

野豬峪的青壯年勞力基本上都下山打工去了,留在村裏的只是一些老弱婦孺,好在大山深處沒什麽汙染,飲水吃食都是純天然的,這些留守人員大都身體健康,反倒是那些出去打工的青壯年體質變得越來越差。

毛孩的母親就是一個例子,她在毛孩七歲的時候去了南方一家化工廠打工,結果得了腫瘤被辭退才不得不回家,這次手術成功後就再沒出去過,身子骨反倒越來越結實了。

劉子光等人在山裏已經住了三天了,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逐漸適應,再到愛上這個小山村,只是短短的三天時間裏,就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轉變,不得不說,這裏遠離城市的喧囂,塵世的浮華,沒有爾虞我詐,沒有虛榮假面,沒有汽車尾氣,沒有噪音,也沒有手機的打擾,只有清醇甘洌的山泉,純天然的野生食物,還有每到夜晚漫天的璀璨星河。

當然劉子光等人也沒閑著吃白食,他們擔負起村裏年輕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去山裏扛了許多石頭下來修補房屋,拓寬水溝,給天地松土,客串小學教員,給村上的孩子們進行啟蒙教育。

劉子光則跟著老程頭在山裏打獵,老獵人的狩獵技術令他嘆為觀止,各種精巧的陷阱機關,追蹤技巧,絕對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難怪毛孩的爸爸能被選入特種部隊當兵,難怪毛孩年紀那麽小就擅長追蹤術,原來是骨子裏流淌著老獵手的血啊。

有了劉子光的協助,這兩天老程頭收獲頗豐,三天的獵物比以往一個月都多,戰利品中居然有一頭活的山鹿,說來老人的打獵方式真的令人心酸,因為沒有獵槍,有時候就是靠兩條腿攆,硬是把獵物攆的筋疲力盡了才抓到。

老程頭把山鹿四只蹄子捆在木棍上,和劉子光挑著它下山,兩人一邊走一邊嘮嗑,劉子光這才知道老人曾經擁有過不少槍支,抗日打鬼子的時候用過日本的三八式,九九式,國造的老套筒、中正式,以及進口的英七七,春田式,解放後作為縣裏的基幹民兵,擁有過一支先進的五三式步騎槍,但是老人最喜歡的還是六十年代時在黑龍江某部當軍官的兒子給他買的虎頭牌雙筒獵槍。

“那槍真好使,熊瞎子都能撂倒。”提起多年前的愛物,老人依舊是神采飛揚。

“後來呢?”劉子光問道,也不知是問老人的兒子,還是問那把槍。

“俺家大小子犧牲在珍寶島,那把槍後來也繳公了。”老人一臉平靜的說。

劉子光沉默了,此時他心中只有四個字:“滿門忠烈”

兩人回到村頭,遠遠看到山梁上下來一幫人,坐著滑竿撐著遮陽傘,浩浩蕩蕩的,劉子光手搭涼棚一望,驚嘆道:“周文這小子效率太高了吧,這就整來一個旅遊團啊……不對頭,這旅遊團還是涉外的啊,一幫日本老頭老太太。”

隊伍慢慢的走了過來,經過幾個小時的跋涉,已經九十多歲的橋本隆義疲憊不堪,山風刺骨,高鄉長察言觀色,細心的拿出自己的風衣蓋在老人身上,橋本老頭望著這個忙前跑後一臉獻媚之色的矮胖子,不禁又想起當年一些人,一些事。

忽然,他看到不遠處山坡上站著一老一少兩個獵人,年長的須發皆白,腰杆筆直,右手鋼叉,左手叉腰,威風凜凜站在那裏,山風吹拂起他雪白的胡須,猶如山神下凡一般。

橋本隆義的瞳孔猛然收縮了一下,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