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橋本少佐故地重遊(第2/3頁)

但是當他看到山坡上那位老人的時候,久違的感覺再次傳來,他又看到了當年的抗日英雄,他甚至懷疑,這個白發飄飄的老頭,就是當年打自己黑槍的遊擊隊員。

老程頭也看到了滑竿上的橋本隆義,老人的瞳孔收縮了一下,握著鋼叉的手青筋乍現,從牙縫裏迸出三個字:“小鬼子!”

……

終於抵達了魂牽夢繞的野豬峪,橋本隆義百感交集,相對於縣城來說,這裏的變化相當之小,房子還是以前的房子,打谷場還是以前的打谷場,青山綠水,容顏依舊,當年英姿勃發的憲兵大尉,此時卻成了垂暮老人。

“橋本先生,您看紀念碑放在什麽位置比較好呢?”翻譯將張書記的話傳達給橋本,他點了點頭,指著打谷場邊上的一塊土坡說:“那裏的,合適!”

“不錯,背對大山,面朝村落,這個位置選的真是太好了!”張書記呵呵笑道。

唐副縣長也奉承道:“橋本老先生一定是研究過風水學的。”

橋本老頭搖搖頭說:“多年前,我在這裏曾經下令槍殺過三百多名老百姓,他們就埋在這裏。”

此言一出,眾人全都驚呆了,他們只知道橋本隆義曾經是個侵華日軍,沒想到居然還是個沾滿血腥的劊子手!

還是張書記反應最快,他緩緩說道:“戰爭是人類的敵人,和平才是主流,我們不應該拘束在仇恨裏,要放眼未來,共建和諧,為中日和平事業添磚加瓦。”

工作人員馬上鼓起掌來,張書記很有風度的雙手往下壓了壓,又說:“紀念碑設在這裏,更加具有深遠的意義,不但紀念死者,還象征著兩國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

眾人再次熱烈鼓掌,參觀團的日本老頭老太太們都是當年橋本憲兵隊士兵的後代,來到先輩犧牲的地方,他們也是百感交集,聽到張書記感人至深的發言,都流下了激動地熱淚。

“張桑,我想見一見住在這個村子裏的人,和他們說說話。”橋本說道。

聽了翻譯的轉達,張書記馬上命令高鄉長敲鐘喊人。

高鄉長親自敲響了村頭大樹下懸著的一段鐵軌,召集野豬峪的村民們前來開會,稀稀拉拉的村民們抱著孩子端著飯碗來到打谷場上,嘰嘰喳喳說這話,端詳著這夥打著太陽旗的陌生人,四下裏站著縣政府和鄉政府的工作人員,日本客人們則站在當年架設機關槍的地方,俯瞰著村民們。

一時間老橋本有些恍惚,似乎回到了從前,多年前就是在這裏,他下令屠殺了數百名野豬峪的村民,今天他再次回到了這個地方,卻不再是以征服者的身份,而是以投資者的身份,他所仰仗的利器也不再是機關槍,而是大把大把的日元。

野豬峪所有村民集合完畢之後,高鄉長扯著嗓子喊道:“老鄉們,都靜一靜,國際友人橋本太君有話要說。”

說完這句話,高鄉長就抽了自己一個嘴巴,這張破嘴怎麽不當家,不自覺的太君兩個字就溜出來了。

橋本隆義深吸一口氣說道:“諸君,我是橋本隆義,多年前我在這裏指揮過一次軍事行動,殺死了許多無辜百姓,給你們添麻煩了,請多多原諒!”

現場不光只有女翻譯一個人懂日語,唐副縣長在大學的時候選修過日本語課程,大致內容還是能聽得懂的,橋本一邊說,他一邊悄聲翻譯給張書記聽,張書記擰眉嚴肅地說道:“亂彈琴,怎麽能這麽說!”

翻譯先把內容說給在場幾位領導,用忐忑不安的眼神看著他們,她也知道這番話說出來可能會引發一些事端,尤其是在這種不開化的山野裏。

張書記和唐副縣長、高鄉長等人緊急磋商了一下,高鄉長獻策道:“反正老鬼子聽不懂中國話,咱們就來個欺上瞞下,把他說的話改一下就是。”

張書記點點頭,贊道:“小高還是你有辦法。”

由於野豬峪這種窮鄉僻壤的老百姓大多沒進過縣城,張書記的權威反倒不如高鄉長好使,於是橋本先生的話通過翻譯傳給高鄉長,再由高鄉長傳達給村民們。

高鄉長扯著大嗓門喊道:“老少爺們,我是咱天街鄉的鄉長高一水兒,今天縣上領導都來了,嗯,還有來自日本的國際友人橋本先生,他們要在咱縣投資建廠,大力開發咱們鄉的旅遊資源,野豬峪就是頭一個挑中的地方,人家要在這塊坡上修一個紀念碑,縣上出錢,咱們村出勞力就行,一個勞力一天三十塊錢,管飯!”

這是領導們緊急制定的講話內容,效果果然不同凡響,村民們不出家門就能打工賺錢,而且一天有三十塊之多啊,底下頓時群情激奮起來,不少人伸手報名。

見此情景,張書記和唐副縣長都微笑起來,慶幸化解了一場危機,輪椅上的橋本隆義也撇著嘴角笑起來,小野耕作躬身在旁低聲問道:“父親,您笑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