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衛總家做客(第2/3頁)

出門上車,醫院門口的車流已經很密集了,排著隊的汽車等著出去,門外的道路卻是堵得一塌糊塗,好不容易開了出去,卻發現馬路上堵成了一鍋粥,劉子光也勢不妙,伸手把座位底下藏著的警燈摸了出來,扣在車頂上直接開上了人行道,他的座駕還是那輛從金處長那裏坑來的昂科雷,掛著國安的密档掩護牌照,哪怕什麽拍照罰款,一路橫行出了堵塞路段,直奔鋼鐵廠而去。

來到鋼鐵廠正好是六點差五分,饒是劉子光車技過人,橫行無忌,也架不住車流如海,平時二十分鐘的路程硬是走了一個小時,在鋼鐵廠門口登記的時候,他注意到一個奇怪的景象,淮江裏泊著一長串船只,看造型似乎是軍用登陸艇。

暫時沒有閑空管這個,劉子光驅車來到廠部大樓下,看到陸天明已經等在這裏了,看到劉子光來到,便樂呵呵的上前道:“來的準時,很有軍人作風嘛。”

劉子光問:“明叔,這麽急找我來有什麽安排?”

陸天明呵呵一笑說:“回頭到衛總家裏一起吃個飯。”

劉子光頓時明白了,笑道:“你倆吃飯敘舊,拉著我當電燈泡有啥意思啊。”

陸天明說:“你小子,想哪裏去了,衛總對你印象不錯,她家裏有個女兒年齡和你相當,我們做長輩的,想給你們撮合一下,待會你表現的自然些,先處處看嘛。”

劉子光無語,陸天明倒是興奮的很,說:“江上那些船你看到沒有,紅旗廠的復興就靠他們了。”

劉子光納悶道:“怎麽回事?”

陸天明說:“我想了很久,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中小鋼企想要求生存,求發展,一定要開創自己的路子,國際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國內鐵礦石品質低下,這兩條路都走不通,衛總先前的思路非常好,收購廢鐵煉鋼,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在她的基礎上延伸了一下,把收購廢鐵改成拆船,那幾條船是我從部隊聯系的退役登陸艇,別看年頭久遠,可都是好鋼材,現在拆小型登陸艇,等積累了技術經驗之後,可以拆更大的船只,拆解廢船總比辛辛苦苦進口鐵礦石強。”

陸天明信心滿滿,劉子光的情緒也被他帶了起來,說:“好啊,到時候聯系幾艘退役的航空母艦來拆著玩,搞不好還能把旅遊產業帶起來呢。”

當然這都是笑話,退役航空母艦哪有那麽好收購的,即便是報廢的貨輪也不是那麽好買,國際拆船業不是剛剛興起,而是存在上百年了,作為一家新的拆船企業,紅旗廠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這批船之後,還有一批報廢的舟橋設備,只要鐵路方面聯系好就能運過來……”陸天明滔滔不絕的說著,劉子光打趣道:“明叔,你幹脆來紅旗廠兼職算了,我看你對紅旗廠比對咱們晨光廠還上心呢。”

陸天明眼神一黯,說:“我欠她的太多了,做再多的事情都難以補償,現在她最掛念的就是廠子了,所以我只能盡我最大能力幫她把廠子效益搞上去,這樣大家都高興。”

劉子光很理解的嘆了口氣,正要說兩句,忽然看到衛總出現在樓梯口,女企業家笑著說:“等急了吧,剛才有個會耽誤了,走,咱們回家,我親自下廚炒幾個菜給你們嘗嘗。”

紅旗廠有好幾個家屬區,廠區附近就有一個,還是八十年代建造的筒子樓,當年在這一帶農村中如同鶴立雞群,現在城市擴大化,家屬區也變成了殘破的舊小區,不過綠化和衛生情況保持的還不錯。

衛總的家就在其中一座筒子樓裏,紅磚外墻的五層樓外面爬滿了藤蔓,樓下車棚裏停滿了工人的自行車和電動車,現在城裏各個小區裏私家車已經司空見慣,但在這裏,自行車還是主流。

兩室一廳的房子還算寬敞,一間是衛總的臥室,一間是女兒的房間,房門緊閉,看來人還沒回來,衛總一個人在廚房裏忙合著洗菜切菜,陸天明想幫忙,衛總卻說:“廚房太小,兩個人轉不開身,你坐著就行,茶幾上有報紙,有瓜子,想吃水果自己削,想抽煙也行,煙灰缸才茶幾下面,洗洗再用。”

於是,衛淑敏一個人在廚房裏忙碌著,劉子光和陸天明兩個大男人坐在客廳沙發上悠閑地抽著煙,看著報紙,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和睦的小家庭,做母親的忙著做飯,父親和兒子等著吃飯一般。

衛淑敏雖然是號稱鐵娘子的企業家,但是做飯的手藝一點也不差,只聽廚房裏煎炒烹炸之聲,陣陣香味飄出,還沒看到菜肴就讓人食指大動。

忽然門外傳來鑰匙開門的聲音,一個人走了進來,由於角度關系,進來的人沒看到沙發上的客人,她彎下腰去換拖鞋,嘴上抱怨道:“今天堵車堵得厲害,幸虧我沒坐公交車,不然天黑也到不了家,媽,做的什麽菜啊,這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