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63式自動步槍(第2/2頁)

四十分鐘後,汽車來到西山深處,深秋的季節,漫山紅葉,月光從樹影中落下,照在地上斑駁的一片,遠處貓頭鷹怪叫著,嗖嗖的山風吹過,令人不由自主的裹緊身上的衣服。

踩著厚厚的落葉,來到早已荒廢的山間別墅,這裏原先是大開發的郊外私人會所,自從被劉子光鏟平之後就蕭條起來,幾次聶萬龍想重新裝修運營或者轉手,卻因為發現了不幹凈的東西而作罷。

會所裏一片狼藉,滿地碎玻璃,窗簾低垂,家具上蒙著一層灰塵,一陣微弱的啼哭聲從遠處傳來,若有若無,令人毛骨悚然。

劉子光和李建國旁若無人的走在鬼氣森森的院子裏,直接從側門進入後院,然後從後墻翻了出去,徒手爬上荊棘密布的山崖。

這條路很難走,即便是攀巖運動員都要借助器械才能爬上去,而兩個人卻如履平地一般,三下兩下就爬了上去,消失在峭壁間。

去年掃蕩聶家私人會所之時,王志軍碰巧發現了這個文革時期建造的核戰掩蔽所,掩蔽所到底有多大,誰也不知道,他們只知道挖了幾乎一年,還是深不見底,劉子光當上預備役少校之後,也曾經去人武部搜尋過這方面的档案,但是十年動亂期間的档案卻全都無跡可尋了。

核戰掩蔽所的秘密,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為了保證不被人發現,劉子光還派人制造了鬧鬼的假象,在山上種植了荊棘灌木,防止好奇心強烈的背包驢友闖入。

掩蔽所裏的布置基本沒變,只是將原來的柴油發電機維修好,換了幾個燈泡,把邊角旮旯的蜘蛛網打掃幹凈而已,劉子光拉了燈繩,甬道中的電燈陸續亮了起來,這些燈是用蓄電池提供電力的,無需啟動發電機。

昏黃的燈光下,一切如同四十年前那樣原封不動,一股肅殺之氣油然而生,兩人來到儲藏室門口,打開碩大的鐵鎖,推開沉重的鐵門,裏面一股淡淡的黴味撲面而來,劉子光打開電燈,看到屋裏整整齊齊擺著幾十口松木箱子。

長條形的箱子外面塗了一層軍綠色的油漆,上面有白色的字跡,是那種文革時期特有的簡體字,字跡已經斑駁不堪,依稀可見自動步槍、7.62之類的字樣。

李建國搬下一口箱子,掀開木頭蓋子,露出裏面的玄機來,一支被牛皮紙包裹的長條狀物卡在支撐板上,剝開牛皮紙,露出裏面厚厚的油封來,可以看出這是一支世面上不常見的63式自動步槍。

長長的刺刀折疊在槍管下方,赭紅色木質槍身和槍托呈現一種老式武器獨特的美感,金屬部件上的油封很厚,刮都刮不掉,但正是有這層油封,才能保持武器的正常運作。

隨同槍支一起放的還有四個20發裝的彈匣,彈匣供彈口和56式自動步槍的類似,但彈匣上面有一個凸印的五角星,李建國按一下托彈板,彈簧吱吱呀呀的響。

“彈簧有些老化了。”李建國說。

“沒關系,這個可以讓廠裏生產。”劉子光接過步槍,拉開槍栓看了一下槍膛裏面,遞回去說:“這種槍有多少?”

“目前有三十支自動步槍,兩挺班用機槍,過期子彈五十箱,都在這裏了。”李建國指著墻角一堆東西說。

劉子光走上前去,端起一挺造型威武的輕機槍說:“這玩意很眼熟啊,電視裏八路軍都用這個,站起來一邊突突一邊大喊,小日本我日你奶奶的就是這種。”

李建國笑了一下,說:“對,這是改膛的加拿大造七九勃然,現在用56式步機彈,56沖的30發彈匣供彈,給民兵用的。”

“就這些?”

“暫時就這些,往下深挖可能還有,但我們設備和人力都達不到。”

劉子光點點頭,核戰掩蔽所的事情極為機密,他只讓王志軍和幾個信得過的夥計輪流來挖,也不使用機械設備,只用鐵鍁鋤頭這種工具,挖掘速度自然緩慢。

“這些武器把油封去掉就能用,63式在我們部隊中綽號騾子,我在西北軍區時用過,這家夥比56沖打得遠,比56半火力猛,冬天木質槍托貼臉還不冷,阿富汗那些老塔利班都愛用。”

談起槍來,李建國的話明顯多了,撫摸著蟄伏多年的利器,他的眼光溫柔的如同摸著情人頭發的癡心漢。

“建國,這批槍怕是用不上了。”劉子光忽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