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沒有鳥用!

十一月底,風浪快要平息之際,萌人官方召開新聞發布會,在眾多媒體面前,劉曉莉拋出兩條重磅新聞。

首先,萌人擬斥資一億,投拍電影《九門》:導演易小星,編劇阿正,攝影張小泉,男主角麥小余,女主角舒暢。

其次,《九門》上映後,不論票房多少,萌人分文不取。

除了上繳國家和分給院線、影院、發行方的部分外,屬於萌人的那部分票房,將以舒暢的名義,成立慈善基金。

該慈善基金將致力於社會公益,用作救助全國各地因見義勇為致傷致殘致死的英雄,和各地反扒聯盟隊員在反扒過程中遭遇意外後的所有費用支出,以及無償法律援助。

慈善基金的目的只有一個:為所有見義勇為者解決後顧之憂,不讓他們流血又流淚!

第一條新聞,可以看做萌人對前段時間網上相關的紛爭、議論做出正面答復。

事涉萌人與擎天、麥小余與寧家的恩怨紛爭,主流媒體不願深入報道,而萌人影視方面也沒有專門聯絡媒體要求深入報道,所以各家媒體主要圍繞電影本身展開報道。

而第二條新聞就不同了,是這些年愈發受到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

當下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世態炎涼。

“五齡童失足落入深水池塘,上百人圍觀竟無人施救。”

“女孩公廁內被拾荒男子強奸,40余人圍觀無人制止。”

“歹徒當街打死在校大學生,看客眾多卻無人相救。”

……

此類新聞時常可見,看得人憤怒,看得人寒心。

社會需要正能量,呼喚正能量。

為了弘揚正能量,媒體也經常會從正面報道一些公民見義勇為的事跡,可是見義勇為的結局未必美好,流血又流淚的英雄不是一個兩個。

“保安為救跳河女犧牲,獲救女反問誰讓他救我。”

“23歲青年踢傷色狼,救下被糾纏女子反遭刑拘。”

“扶老人遭巨額索賠,為證清白跳河自殺。”

“被盜者冷眼旁觀騎車走人,見義勇為者受傷又寒心。”

……

諸如此類新聞,也經常會被媒體廣泛報道,為受傷乃至犧牲的英雄發聲呐喊的同時,亦是拷問公眾的道德良心。

見義勇為遭遇的尷尬,不是什麽新鮮事兒,早已引發社會關注,引起法律界人士探討。

見義勇為定性難,個案補償標準不一致,見義勇為者的流血又流淚,獲救者的冷漠與英雄減少的關系等等,都曾經是公眾關注、輿論熱議的話題。

呼籲建立國家補償和鼓勵制度的聲音一直存在,各級政府也在積極努力制定相關制度,可是爭論非常大。

一些地方實行見義勇為者高考加分制度,政策出台之後,立刻引發巨大爭議。

有人支持,認為見義勇為需要鼓勵和褒獎。

“見義勇為者高考加分制度”類似於“教育從娃娃抓起”,有助於改善社會風氣,等到下一代成長起來,社會風氣很可能煥然一新。

有人反對,認為見義勇為是傳統美德,應該褒揚和獎勵,但不宜采取“高考加分”的方式。

反對的理由也很充足。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明確規定,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是未成年人。現實中,參加高考的學生,大多數未滿十八周歲,未成年人普遍缺乏對風險的充分預見能力,容易受到傷害。

另外,一些家長有可能會為爭取“見義勇為”稱號四處奔走,為高考腐敗留下空間。

總之,凡事有利就有弊,全國各地各級政府出台任何相關政策,都會遭到一票大人反對。

以至於該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保護機制,加大保護力度,鼓勵更多的人“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成為尷尬課題,多年來一直懸而未決。

真正想要解決這類問題,還需要國家層面出台相關的法律制度。

例如加拿大的《見義勇為法》中提到,自願且不求獎勵的人,不必為施救因疏忽造成的傷害而擔責任。

美國的《好撒瑪利亞人法》規定,給見義勇為搭救傷者的人免除責任的法律,無需擔心因過失造成傷亡而遭到追究。

新加坡也有相關規定:被援助者若事後反咬一口,則須親自上門向救助者道歉,並以本人醫藥費1至3倍處罰,情節惡劣者以汙蔑罪論處。

華夏政府也一直在積極的制定、完善相關法律,但在正式法律法規出台前,只能依靠各地出台的法規和人們的道德枷鎖,來扭轉社會風氣。

例如廣東省出台的《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障條例》,全方位保障英雄們的利益。條例中明確提出,因見義勇為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由見義勇為專項經費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