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有線制導技術(第2/2頁)

劉一九點了點頭。

要說服這些老同志,他還是非常有把握的,雖然這些老頭子並不容易說服。

依然是在基地中間的設計大廳裏面。

這次由於只是制導方面的討論,其他都沒有什麽問題,所以範圍也就不大。為了增加自己的說服力,劉一九把黃青榆也給叫上了。

首先就由黃青榆對他們目前的技術成果進行介紹,在紅外制導這方面,他們所取得的成果,絕對是非常可觀的。

“根據我們的一些基礎技術儲備,以及對敵人大型裝備的動力熱輻射進行研究,我們的紅外制導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導彈頂端,專門制造一個收集熱輻射的紅外頭,這裏面利用一些稀土元素對光線的敏感特性來收集周邊輻射光線的情況,並且通過制導系統裏面計算機芯片組進行分析,從而鎖定最大的輻射源進行追蹤攻擊……”黃青榆在劉一九的示意下,先行介紹著他們目前技術所取得的成果。

紅外線分析,紅外線追蹤,同時帶有計算機進行跟蹤分析,這種制導方式,絕對是世界上最為先進的。

就因為劉一九弄出了一種被命名為X91的高性能芯片,這讓一切都成為了可能。

“如果進一步發展,我們可以讓導彈跟地面雷達聯系起來,這樣地面的操作人員可以根據雷達搜索到的目標來修改已經發射的導彈的目標,導彈內部有跟地面操作系統的通訊聯系裝置,完全可以進行不斷地修正目標的位置……”這種技術就有點逆天,目前還有著非常多的技術難關需要他們去一一攻克。

最大的一個難度就是如何讓導彈芯片跟地面操作系統的聯系加強!

“黃同志,對於你們的這種技術,我們相信是可能實現的,在沒有獲得實驗數據的情況下,我們根本就無法相信這樣情況下的制導系統有多麽可靠。戰場上面,到處都是熱能輻射源,人體的,槍炮攻擊時子彈以及炮彈飛行過程與空氣摩擦產生的……這些都會對紅外制導產生幹涉……”反對使用沒有經過實踐驗證的紅外制導技術,進而要求采用線導制導技術的人裏面,最有影響力的馮偉直接就反駁著。

他說的這些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防空方面,導彈主要是往天空中飛行,在天空中的輻射源遠遠少於地面。所以我們覺得防空導彈采用這種制導技術沒有錯,具體效果如何,也得靠著最終的時間結果來進行驗證……”馮偉旁邊的一名跟他年齡差不多,個子卻矮小了很多的老頭子說道。

“至於地面反裝甲導彈,射程並不需要多遠,而且在這些年中,我們研究的線導放線技術也取得了比較大的突破,導彈速度不超過四百米每秒,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說到這裏,劉一九算是聽明白了這些家夥為什麽非要鬧騰著采用線導制導技術。

線導制導技術,最大的難點就是在放線技術上面。

在導彈沒有發射之前,導線都是纏繞在導彈內部的導線筒裏面的,外面的一端就跟操作平台進行連接,一旦發射,導彈一邊飛,一邊放線。這樣一來,在操作平台操作的人員就可以根據目標的移動而通過操作手柄不斷把目標的位置指令傳輸到導彈內部的控制系統,這樣就可以不斷的修正目標位置……

這種技術,實現起來非常容易。

而且,設備簡單、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這些優點在這個年代來說,是非常讓人信服的。唯一的缺點就是作用距離近。不過對於反裝甲導彈來說,這樣的作用距離也足夠了。一枚導彈就能夠幹掉一輛裝甲車或者坦克,這個還是非常劃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