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應急的裝甲車設計方案(第2/2頁)

這種事情對於他們來說,有些太過浪費人力物力財力了。

63式裝甲車,根據蘇聯531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研制而來。主要任務是用於輸送步兵協同坦克作戰,首批於1963年交付部隊,命名為63式裝甲輸送車。

從研發出來之後,基本上沒有什麽改進,一直到八十年代蘇聯人在他們的西方81軍事演習上面使用大規模的坦克以及裝甲車進行長途奔襲的演習之後,整個世界在裝甲車的研制上面才加快。共和國的裝甲車也是從那個時候才開始的。

進入八十年代之後,這種共和國唯一的一款裝甲車很快就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三十多種車型的履帶式裝甲車族。直到二十一世紀三十年代,共和國都依然在大力生產以及裝備部隊。

63式裝甲輸送車,履帶式,四對負重輪,成員數15人,車長5.476米,車寬3.976米,車高2.58米。戰鬥全重12.8噸,最大行駛速度60公裏每小時,水上浮渡速度6公裏每小時,最大行程500公裏。

裝備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在這個時代,沒有裝上炮。

在1968年定型並大量投產的A型,增加了一些改進,比如,增加冬季用發動機水加熱器,發動機與變速箱之間用萬向傳動軸代替齒套連接,並且改進了變速操縱以及減震器。

跟國內同時期所有的坦克,如59中型坦克,62式輕型坦克,63式水陸兩棲坦克的設計思路一樣,都是采用無托帶輪結構,跟美國M113裝甲輸送車一樣。

M113只是比63式裝甲車多了一對負重輪。同時期的63式坦克,跟美國的M113相比,性能不妨多讓。

“這方面的工作,大家抽出一部分精力來幹就行了。比如,地盤直接采用59式坦克的底盤,然後操縱裝置不需要使用液壓系統,采用傳統的扭力杆,另外,由於主要是作為人員輸送裝置,在戰鬥的時候只需要提供一些火力支援,那麽,采用三十毫米口徑或者四十毫米口徑的機關炮就行了……”劉一九不顧反對,這種事情,必須得幹。

要不是考慮到這種裝甲車以後在中東以及非洲各國可以有著很大的市場,他都沒有興趣去搞這個。

這種使用廣泛,但是談不上先進的東西,讓617坦克基地去搞就行了。

他們本身是只要做精品的。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他們自己不搞這種坦克的研發,即使上面對這些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向國外出售軍事裝備的訂單都會被別的單位給搶去,這對於需要大量資金的九院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這種事情不符合整個九院的利益,也不符合國家的利益。

“小劉主任,這事情咱們是不是再考慮一下?”孟凡很是無奈,遇到這樣的強勢上司,而且還年輕的做什麽事情都是不考慮後果,他沒有辦法。

“行了,老孟,小劉主任既然讓幹,而且還這樣急切,肯定是有原因的。咱們搞技術的人,只要按照時間交付結果就行了。”錢大勇見到劉一九要冒火,急忙對著孟凡使眼色。

開玩笑,這是劉一九第一這樣急著要弄一個項目,而且還是不追究技術,只是要求盡快完成,有效地改進操作系統以及提高性能就行了。

這肯定是出了什麽大事情了。

“至於防護能力,采用我們研發的輪式裝甲車的螺紋緊固件的連接方式,使用模塊化的復合裝甲。履帶兩側,加裝裙板……動力方面,188千瓦的六缸水冷式發動機,改為采用225千瓦的八缸發動機,其他的東西,你們看著改進。”劉一九沒有理會孟凡的反對,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改進要求。

當領導就是這個好處,動嘴就行了。

“怎麽,有問題?如果不行,就換人。”劉一九見到孟凡沒有說話,而是有些不滿地盯著自己。

沒有必要跟他們去講這些條件。

這樣的改進,對於基地目前的技術力量來說,已經非常簡單了。

很多東西都是他們在龍衛一型上面使用的現成技術。更何況,復雜的液壓懸掛這些都是不需要采用,就連減震都不用液壓減震,技術的難度,對於別的單位來說,技術難度大,可這裏是機械九院!

“不是。”孟凡的咬了咬牙,忍著心中的怒火,對著劉一九回答道,然後緊跟著問道,“劉主任,我只是想知道,這樣垃圾的改進,對於我們軍隊來說有什麽用?還有,我們有多少的時間?”

劉一九的淫威在基地裏面已經彌散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