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1章 尼瑪,這是人造太陽聚龍一號啊!(第2/3頁)

而斯坦利·龐斯情況則是完全跟著來自蘇聯的猶太科學家相反,頭發一絲不苟地梳著,身上穿著筆挺的西裝,雖然說這貨不是英國人,出生地是美國,卻具備英國紳士的外形。

“劉,你的理論讓我們在超級計算機上面建立的模型證實完全可行,我們需要經費,需要把這模型變成實物,一旦啟動,我們就將會建造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太陽。冷聚變完全可以實現,而且是持續的……”斯坦利是馬丁的學生,從75年遇到馬丁,在78年從馬丁那裏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一直都是跟著馬丁。

劉一九很多時候都是搞不明白,這些科學家究竟屬於哪一國的。

馬丁是他從蘇聯搞回來的,這一點他絕對是清楚的,但是外界流傳的馬丁档案讓他感覺到好像找到的是個假的馬丁。

“人造太陽?”劉一九裝著很是吃驚。

這一點,誰聽到都得吃驚。

能夠建造人造太陽,就能夠獲得持續不斷的能源,尤其是在常溫下獲得。

“是的,人造太陽。我們根據你提供的一些理論跟想法,這些年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通過這些理論跟我們之前在實驗室裏面得到的經驗,我們設計出來了一個反應堆直徑2米的裝置,利用氧化鈈跟鉬靶制作點火裝置,在模型中先產生核裂變,進一步利用核裂變產生的高溫高壓來制造核聚變。核聚變一旦開始,核裂變就會持續運行,一直到裝置中的核燃料完全消耗掉,才會停止……”馬丁一臉興奮拉著劉一九向著他們的超級計算機而去,路上則是滔滔不絕地介紹著他們的項目。

對於核技術,劉一九原本的記憶中,倒是有著相關的基礎技術儲備,也是因為這樣,才讓他能夠把只有一些模糊記憶的東西按照目前的基礎弄出來,還比較容易實現。

“如果這樣,這完全就是一個巨大的能量電池模型,不過,核反應一直持續,如果不需要能源,這怎麽辦?”劉一九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他們需要的是能夠持續提供能源的電池,這是沒有錯的。

而電池,是需要在不使用的時候,把能量留在裏面的。

核反應關閉不是那麽容易,尤其是更加狂暴不可控的核聚變。

目前國際上,使用的不管是核電站還是其他核能量,也都是因為技術問題只能使用技術程度以及要求都更低的核裂變。

“在點火方式上面,我們還有另外一種選擇,就是利用高能激光來產生瞬間高溫;你考慮的問題,我們也在超級計算機上面做過研究,利用強大的磁力約束,可以終止反應堆內部的巨變反應。不過,這個實驗,將會耗費非常龐大的研究資金……”馬丁告訴劉一九。

說到這個,他有些羞澀。

他們團隊這些年耗費了多少資金,他們自己清楚,一直都是沒有成果,甚至沒有可以讓人看到的東西,大部分都是進行理論研究。

為此,九院專門調撥了一台超級計算機給他們,在模型太過龐大超級計算機性能無法全部滿足,還可以通過協調人員利用九院的聯網借用其他項目團隊分配到的計算機計算能力。

“全部都是需要超導體?”劉一九在超級計算機的顯示屏前面停止了下來,平靜地問道。“只要讓裂變變得可控,不管多少的資金,我想,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我們的經費不夠,你們的後面,還有整個中國!”

這句話,劉一九完全沒有吹牛。

核技術這方面,可是中國,明面上為數不多的優勢項目之一。

從最開始起步階段,哪怕是技術基礎差,利用各種土辦法,沒有超級計算機,研究人員靠著用算盤來計算各種數據,最終在很短的時間內讓中國的爭氣彈爆炸了,爭氣了。

美國人跟老毛子開始談判削減核武器數量,但是他們依然在研究更先進的核武器。

中國在這方面,一旦放手,就會再次受到核訛詐。

何況,核裂變能夠纏產生的能量遠比核聚變更大,輻射更少,可以有效減輕核反應過程中放射性汙染對於環境造成的持久損傷。更有前景的是,氘跟氚原子的核聚變反應,原料可以說取之不盡,畢竟這種玩意兒廣泛地存在海水之中,跟需要從月球上面采集並且運輸回來的氦-3相比,成本更低。

“是的,不僅僅這樣,我們還需要高能激光團隊以及你們電磁研究團隊的配合……”馬丁見到劉一九沒有反對,忐忑的神色輕松了很多。

沒有進入中國之前,他們這樣的理論都是被人認為是悖論,認為這是他們為了獲得研究資金而精心設計的騙局。

唯獨只有中國這個基地,對於這方面是相信的。

或者說,是他眼前這個年輕人的相信,讓他們有了研究下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