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農家童養媳5(第3/5頁)

用手拍了拍,還能聽到咚咚咚清脆的聲響,是一個空心的肚皮沒錯了。

嗯,現在的他已經不是五歲那年的他了,現在他的肚子那麽大~~~那麽空~~~

妹妹真好!

他高興地沖著妹妹笑,就和一個剛討到食兒的小奶狗一樣,真是招人稀罕。

葛石燕看著感情融洽的兒子和小兒媳婦,一顆心被塞的滿滿的,再也填不下其他人了。

******

等經過一路顛簸到達縣城後,葛石燕立馬帶著倆孩子去了靠近縣城關口的面店,要了三碗雲吞面。

上一次來面店的時候,她只要了兩碗雲吞面,自己則是吃了孩子吃剩下的那些面條,現在既然不準備給公中攢錢了,那就敞開肚子吃,她這大半輩子也沒享過福,也該犒勞一下自己了。

反正花的是大房的銀子,她不僅不心疼,還覺得有些爽呢。

雲吞面比寶寶想象中還要好吃一些,主要是用料實在,揉面的麥子很香,面條十分勁道彈牙,雲吞的皮很薄,裏面的肉餡並不多,可雲吞吃的就是這一口鮮,再加上海鮮和大骨頭熬出來的面湯底,真是鮮到掉牙。

尤其在三個人都饑腸轆轆的時候,面條的美味更是放大了十倍。

傅時年很想幫寶寶吃完她沒有吃完的那小半碗面條,只可惜他也就是個七歲孩子,這雲吞面雖然貴,用料卻很實在,一碗面條足夠一個不做體力活的青壯年吃飽,傅時年吃了一大半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最後剩下的那些面條都被葛石燕一個人解決了,她常年下地,食量比縣城絕大多數男人都要大,吃完自己那一整碗面條,外加倆孩子分別剩下的那些面條,差不多就有八分飽了。

吃完雲吞面的娘仨一個個腆著肚子走在縣城的石磚路上,心裏美極了。

******

吃完早餐的葛石燕幹起了正事,今天他們進城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兒子傅十年買一身讀書人穿的儒袍,以及之後上學要用的文房四寶。

這次她一點也不客氣,傅大巖說給兒子買一身新衣服,葛石燕給買了兩身成衣,還有一件大了點,再長點個頭也能穿。

不過她還是很有分寸的,買的衣裳都是細棉布料,綢緞綾羅她連摸都沒敢摸一下,既然給兒子買了,閨女也不能落下,葛石燕扯了一塊花色很好的細棉布,準備買回去自己慢慢做,剩下的布料,還能做幾件小衣小褲呢。

光是這兩身衣服和一塊布料,就花了足足一兩三錢。

其實買布料遠比買成衣劃算,可惜葛石燕從來沒有做過儒袍,鄉下男女大多都要下地,上身穿緊袖的褂子,下身是寬褲衩,男女的區別就是男人的褲腿小一些,女人的褲腿大一些,看上去就像裙子一樣。

儒袍比這些上衣下褲復雜多了,葛石燕也怕做壞了,讓兒子被同窗笑話。

比衣服更燒錢的還是文房四寶,葛石燕總算明白了,為什麽鄉下一大家子,也供不起一個讀書人。

光是一塊最差的墨硯、一沓啟蒙孩童習字用的草紙和幾支不同型號的羊毛筆,七兩銀子就沒了。

那個賣紙的掌櫃挺好心,看他們的打扮知道他們的手頭不寬裕,教傅時年剛開始學寫字的時候可以用清水,不要用墨硯,這樣等紙幹透,還能接著在用,一張紙起碼能重復用上八九次呢。

葛石燕咋著舌頭離開那家鋪子,轉念想到這七兩“剛好”就是木盒子裏找到的銀子,頓時又開心起來了。

反正花的是“老祖宗”留給子孫的銀子,這筆銀子是過過明路的,花了也不心疼。

除了這些東西,難得來一趟縣城,葛石燕還得儲備一些生活用品。

家裏的鹽快沒了,得買一點,還有朱砂,過段時間收了糯米就要做飯團了,到時候還得給飯團點紅呢……

寶寶跟著養娘來到一間藥館,卻被藥館外的一個地攤販吸引了。

此時那個地攤販前圍了不少人,因為對方賣的東西太神奇了,他賣的居然是石頭,傳聞中能開出玉石來的石頭。

這不就是賭石嗎!寶寶見識大著呢,一眼就看出來了。

不過吸引她的並不是賭石,而是她在這個攤子上聞到的味道。

嗯,一塊圓圓的石頭聞起來是隔夜的青菜炒香菇;一個頭尖尖,屁股圓圓的石頭聞上去是不怎麽新鮮的小黃魚的味道;還有一個身上有一道裂縫,隱隱透著綠色的石頭聞起來是有點烤過頭的雞翅膀……

除此之外絕大多數,都是淡而無味的白開水。

寶寶盯著一個放在角落位置,個頭並不大,看上去和河灘邊上的鵝卵石也沒什麽區別的小石塊。

“紅燒肉……”

走了大半天,早上吃下肚的雲吞面早就消耗光了,聞著這些形形色色的“食物”香味,寶寶的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