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農家童養媳23(第2/4頁)

秀才娘子面上淡淡,她實在不能理解,一個無父無母的姑娘怎麽能叫葛石燕這般喜歡。難道傅時年不是她的親生兒子嗎,養女和親子孰輕孰重,她總該明白吧。

“倒也不是。”

葛石燕撲哧一聲笑了出來,那丫頭哪擔得起溫柔賢惠這個詞啊。

她早就想過了,按照她小丫頭跳脫的性子,恐怕她這個當娘的還得努力養好身體,幫她將家裏家外各種瑣事擔起來,最好再當家二十來年,等到寶寶都當婆婆了,直接將重擔交到靠譜的孫媳婦手裏。

她家寶開心就好,反正只要她在一天,她總是會護好她的。

“其實說起來,這也是我和時年虧欠她的。”

葛石燕知道,如果不說清楚,恐怕這罅隙就要產生了,於是她簡單幾句,將當年寶寶爹娘對他們一家的恩情敘述了一遍。

“時年和我這條命都是欠她的。”

葛石燕看著眼前的秀才娘子,她也是娘,明白秀才夫婦的心情。

“我給夫人講一個故事吧。”

不等秀才娘子反應過來,葛石燕就講起來兒子在鄰村夫子那兒啟蒙時看到的那個故事。

那位在夫子門前苦苦哀求的小媳婦最後還是被夫家趕出去了,可因為她最後孤注一擲跑去夫子家門口鬧騰的緣故,這件醜事傳開了,那位新秀才家裏反倒不敢做的太過分了。

最後休妻變成了和離,小娘子不僅帶走了當初娘家陪嫁的一些東西,還得到了那戶搶她夫婿的富商家裏給的五十兩銀子的補償。

這對小娘子來說,可以說是最好的結局了,和離雖然對名聲有妨礙,可也不會太過影響娘家侄女外甥女的婚嫁,因為手裏有銀子,娘家的兄嫂們對她也不至於冷眼相待。

聽說和離後的第二年那個小娘子就再嫁了,再嫁的丈夫就是一個普通農家漢子,兩人之後生了三個孩子,小日子平淡和美。

和離後,那位新秀才立馬和富商家的女兒成全,富商在他身上下重注,請名師為他上課,第三次縣試,他僥幸考中了舉人。

富商本以為可以借由這個舉人女婿的名望得到一些好處,誰知道人家一成為舉人,頓時就看不上商戶人家出來的妻子了,前腳收了富商送來的賀儀,後腳就納了一個出生清白的,老童生家裏的姑娘。

中舉前一口一個嶽丈、舅兄,中舉後翻臉不認人,好像商戶家的銅臭味會沾染到他身上似的,得了“良婿”的富商頓時叫苦不叠。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當初他可以為了富貴拋棄結發妻子,將來有了更高的高枝,你憑什麽覺得他不會狠心將你折斷呢?

在葛石燕看來,如果今天她真的歡歡喜喜答應了這門婚事,秀才夫婦才應該擔心,自己找的到底是一個前途無量的佳婿,還是一家子見利忘義的中山狼。

果不其然,在聽完葛石燕的故事後,秀才娘子和邊上的小姐都沉默了許多。

秀才娘子也不是愚笨之人,其實這樣的道理,她怎麽會不明白呢。

只不過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之前,他們總心存僥幸。

那位富商的經歷並非個例,歷年科考,有無數空有財富卻無地位的富商在各個考生身上下注,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資助那些家境貧寒的學生,一部分將家裏的嫡女庶女嫁給他們,結兩姓之好。

對他們來說,錢財和女兒都不是什麽重要的東西,萬一遇上一個有良心的讀書人,這筆買賣就值了。

這就是一種賭徒心理。

而且夫子夫婦還有別的依仗,他們的族親裏也有舉人,還有進士,傅時年的天資固然好,可他未必比得上家裏這些族親,只要對方需要仰仗他一天,就不敢對他女兒不好。

“傅夫人通透。”

秀才娘子感慨一聲,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兩家的婚事肯定是不能成了。

而且她確實應該想一想葛石燕的話,如果真的疼愛女兒,那麽在選擇女婿的時候,家事能力真的應該比人品家風更重要嗎?

小姐的年紀尚輕,之前又因為爹娘的暗示,已經對傅時年滋生了愛慕,這會兒雖然道理都懂,可還是有些不甘心。

她咬了咬唇,最後做下決定。

******

“傅學子,夫人讓我帶你去後院。”

放學的時候,傅時年被一個小丫鬟叫住,他認出來了,這是白天他將娘送到師娘那兒去時見到過的一個小丫鬟。

難道是娘還沒有走?

傅時年有些疑惑,但因為見過這個小丫頭,他也沒曾多想,跟著她往後院走去。

書院是一個三進院,前院是學生們念書的地方,二進院是院長的書房和接待訪客的地方,最後的三進院,住著夫子的內眷和一些丫鬟婆子。

雖然是三進院,可院子並不算大,傅時年記得去師娘房間的路,和這個小丫鬟領著的路好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