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一個目標

剖宮產術,又稱為剖腹產術。

兩個意思相同但是卻又有區別的說法,剖腹產術是普通人的叫法,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把孕婦的肚子打開,然後把裏面的孩子取出來;而剖宮產術是專業的說法,因為這種手術本質上是把子宮打開,取出裏面已經發育成熟的嬰兒。

在約翰·亨特拉爾穿越之前,剖宮產術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

事實上,未來的世界中剖宮產術已經不簡簡單單是成熟的問題了,在中國的數量急劇上升,已經達到了一種讓人擔憂的地步。一方面,隨著國內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那些從小沒有受過苦難的女孩兒們根本就不想去忍受自然分娩的痛苦,直接就選擇了剖宮產;另外一方面,中國人喜歡選個好日子生孩子的陋俗難以抵擋,甚至有些人為了避免某個屬相而提前數日生產!而對於大多數國內的醫院來說,只要產婦自己選擇了剖宮產,他們就會按照對方的意願來進行手術,因為這樣會更加的省事兒——剖宮產一個多小時完事兒,但是順產的話有時候可以長達十幾個小時……

不得不說,這完全就是在走國外的老路。

歐美各國的產婦們,也經過了剖宮產數量急劇上升,然後緩慢下降的過程。美國婦產科學會明文提出要降低剖宮產率,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剖宮產率更是不超過百分之十。雖然至今還沒有大樣本量的研究能夠證明,自然分娩出來的孩子是不是比剖宮產的孩子要更聰明、更優秀,但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態度很明顯:剖宮產並不能給產婦和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

話題扯得有些遠,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剖宮產在整個婦產科學中的重要性!

在醫學史上,剖宮產術的起源頗有神話色彩,傳說古羅馬的凱撒大帝就是剖宮產誕生的,這種傳說的可信度當然很低,不過古羅馬的法典也確實規定了孕婦死亡後必須和胎兒分別埋葬。所以從起源上講,剖宮產術最初是用來從死亡的孕婦體內取出胎兒用的。隨著解剖學和臨床醫學的發展,剖宮產術才開始應用於依然活著的孕婦。

不過最初的剖宮產臨床史,卻是一部血淋淋的發展史。

最開始的時候,醫師們做完手術根本就沒想用針線把孕婦的子宮給縫合起來,他們用擠壓的方式讓子宮壁重新黏合在一起,這樣做的效果可想而知。孕婦因為失血過多、感染等因素,死亡率極高。然後到了1876年,也就是12年前的時候,一名意大利醫師波羅開始革新剖宮產術,在取出胎兒之後順手把孕婦的子宮給切了,效果也還不錯,孕婦的死亡率降到了五成多。

然後到了1882年的時候,革命性的改變出現了。

德國人……沒錯,又是德國人。萊比錫的施陶丁格先生開創了子宮體部總切口剖宮產,讓孕婦們保留了自己的子宮,並且有效控制了出血和感染,最終使剖宮產術的臨床應用成為了現實。施陶丁格先生對剖宮產術革命性的貢獻,讓廣大的醫師們開始關注起這種拯救生命的方式。

辛普森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個。

而對於未來的婦產科大牛霍華德·凱利來說,剖宮產術這種高大上的東西簡直就像是傳說一樣,因而在聽說辛普森教授曾經做過剖宮產術之後,一雙眼睛頓時瞪得如同鎢絲燈泡一樣閃閃發亮!

不過辛普森教授此時可沒有心思去關注一個美國的小婦產科醫師,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約翰·亨特拉爾先生身上,認識過後很快就皺著眉頭問道:“亨特拉爾先生,有個問題我一直想要和您討論一下,這幾年我做了幾十例的剖宮產術,但是孕婦的死亡率依然不能讓人滿意,主要就是術後的感染和失血過多問題。而對於普通自然分娩的孕婦們來說,大出血也是非常致命的……”

“唔……”

聽到這裏的時候,約翰已經凝眉沉思了起來。

他當然明白這位辛普森教授的意思,一方面作為目前聲望隱隱直追李斯特的外科消毒權威,約翰在這個領域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早就得到了很多頂尖外科醫師的承認;而另外一方面的話,這個時代應對大出血幾乎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現在不少人隱隱察覺到了輸血技術應該是非常有希望的方向,而這方面他似乎也是屬於站在最前端的那一批人。

很明顯,辛普森教授就是察覺到了這一點。

對於希望在醫學上進行研究的人,約翰肯定是要不遺余力支持的,不過扭頭看看一臉期待的霍華德·凱利,他微微一笑道:“辛普森教授,今天似乎不是一個詳細討論這些事情的時機……您明天有時間嗎?”

“有,當然有時間!”

辛普森教授心中一喜,連連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