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辦法

毫無疑問,傳染病是這個時代歐洲人的大敵。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會在二十多年後爆發,除了經濟、軍事、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之外,人類初步掌握了控制傳染病的方法也是原因之一。否則的話可以想象一下,西班牙流感如果提前幾年爆發的話,各個國家還有能力發起一戰麽?

所以漢堡爆發霍亂之後,德國人非常重視。

作為德國國內現在最負盛名的傳染病專家,科赫剛剛成立的研究所派出了大隊人馬,但是和他一起來到漢堡的還有“天然的霍亂權威”彼滕科夫!這位被認為是現代衛生學的奠基人之一的科學家,如今正在大肆嘲笑科赫發現的“逗號”,並且堅持認為霍亂是由土壤中的霍亂毒素造成的,而他的影響力同樣不容小覷。

所以哪怕約翰的理念和科赫的理論高度一致,想要在漢堡全面實施也不是那麽容易。

聽完了科赫的介紹之後,約翰沉吟了許久才建議道:“教授,現在的情況下,我認為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說服這位彼滕科夫教授,用真實有效的證據證明我們的觀點是正確的……”

“關於這一點,我早就想過了。”

不等約翰的話說完,科赫就苦笑著連連搖頭道:“但是這位教授可是個非常固執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接受霍亂弧菌致病論,所以這個方法你就別想了……”

生怕約翰不相信似得,科赫特意花時間給他簡單解釋了一下。

從某種意義上講,霍亂這種疾病仿佛是印度人對歐洲人的報復。以前因為交通條件的限制,霍亂的傳播非常緩慢,但是到了19世紀初的時候,隨著英國人對印度的控制越來越緊密,霍亂從南亞正式進軍全世界,從孟加拉到歐洲,僅僅只花十幾年的時間。所以當1854年,英國倫敦大規模發生霍亂傳染也就不奇怪了。

當這種被英國人形容為僅次於黑死病的疾病流行時,人們紛紛開始逃離城市,因為按照多數醫師們的理論,霍亂是通過土壤中的有毒瘴氣進行傳播的,只有逃離危險的城市才能找到活路。

到了1892年,這種理論依然占據優勢地位。

瘴氣說的統治地位由來已久,哪怕現在巴斯德和科赫已經崛起,細菌學更是如今的熱門,但是古老的瘴氣說依然非常有影響力。1874年,二十一個國家的政府一致表決,認為“四周的空氣是產生霍亂的主要媒介”。

1884年的時候,科赫發現了霍亂弧菌。

在埃及,在加爾各答,科赫發現了那個“有點兒彎曲,猶如一個逗號”的細菌。但是這個發現如同當年塞麥爾韋斯的婦產科醫師致病論一樣,想要得到其他人的認可非常艱難。

為了驗證科赫的理論,英國人特地組織了一個小組,前往加爾各答檢驗科赫的“發現”,而正是這個“權威”的小組,回來寫出的報告很幹脆的否定了科赫的論斷!為了表示對這個報告的尊重,印度國務大臣甚至任命了一個由十三位著名內科醫生組成的委員會,其中有八位名醫生提出一份備忘錄,支持英國小組的結論,總的看法可以用一個委員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到的話來概括:“科赫的研究是一場不幸的大失敗。”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年,也就是1885年5月,在羅馬召開二十八個國家代表參加的一次國際衛生會議上,英國代表團成功地阻止了會議對“霍亂病因學的理論性的討論”!而到了1886年,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的“第三屆國際衛生會議”通過一個決議,依然認為空氣是霍亂“發生因素”的主要媒介!

這些事情中,很多人就是受到彼滕科夫的影響。

馬克斯·馮·彼滕科夫,德國衛生學家,今年已經七十四歲了。老爺子最開始是慕尼黑大學的一位化學教授。後來又轉作衛生學教授,可以算得上衛生學的開創者之一,促使很多學校開設了衛生學的課程。防止居民得病是衛生學家的任務之一,研究傳染性疾病自然也是彼滕科夫的分內之事。而在所有的傳染病中,最讓彼滕科夫感興趣的是霍亂。彼滕科夫和女兒都得過霍亂,他的女廚師就死於這種病,這些體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並驅使他去研究霍亂傳播的途徑,並且一度做過德意志帝國的霍亂委員會主席。彼滕科夫很早就發表過一篇論文——《土壤和地下水與霍亂、傷寒的關系》,認為霍亂的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四項因素:特定的病原菌、適應的地理條件、相當的氣候狀況和個人的易感性,並且特別強調時間和地點的重要性。

相比較於還差一點兒到五十歲的科赫來說,彼滕科夫的資歷無疑更深。

幾十年積累的影響力不是開玩笑的,所以哪怕科赫的成就舉世矚目,甚至被德國人推出來與巴斯德相對抗,但是在霍亂這個領域裏面,很難說他和彼滕科夫的影響力到底誰更高一些。至少對於很多人來說,彼滕科夫就是這個時代“天然的霍亂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