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朱爾典最後的一句話,當然是一種威脅。

事實上作為一名英國駐華公使,他確實有這樣的底氣說這樣的話。畢竟在遠東地區,英國人占據著絕對的優勢,而美國人的話就差的太遠了。

不過……

“呵呵。”

回復朱爾典的,只有約翰那冷冷的一笑。

在朱爾典怒氣沖沖的離開了別墅之後,約翰稍稍平息了一下心情,立刻便招來了自己在遠東的幾個重要下屬,然後下達了一系列的命令:未來三年時間裏,全力支持中國工業和教育發展,他將會命令美國總部給亨特拉爾銀行遠東分行注入最少五千萬美元巨資,在中國建設大批工廠,包括紡織、鋼鐵、化工、機械制造,甚至軍火!其中某些產業更是要重點發展,比如利用中國產豬鬃的制刷工廠,以及合成氨工廠等等;而亨特拉爾洋行的話,必須全力配合銀行的計劃,協助從美國進口大量質優價廉的機器設備!

對於他們,約翰將會全力支持。

五千萬美元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個天文數字,如果約翰願意拿來支持某一方勢力的話,甚至可以改變整個中國的實力對比。因此可想而知,把這五千萬美元投入到江浙地區的話,將會催生出多少工廠,新建多少所學校!

即使強大如約翰,拿出這五千萬也不容易。

時間已經來到了1912年,約翰在北美的產業也都在飛速擴張之中。可以說掌控了歷史脈搏的情況下,約翰強硬命令旗下的產業不遺余力的擴張,尤其是幾大造船廠、海運公司、礦業公司、貿易公司、化工公司和武器制造公司等,凡是和戰爭有關的產業,如今都在大規模的貸款,拼命的收購資產、擴大產能。

擴張的速度,讓美國經濟界都有些恐懼了。

1912年的亨特拉爾財團,絕對是個真正的龐然大物,年營業早就超過了十億美元,旗下員工更是高達數十萬,而且還在急速的增加之中。但是如果以現在這樣的速度發展,用不了三年,亨特拉爾財團的規模至少可以增加一倍!

這樣的情況,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

美國市場的容量確實在急速擴大,但是還沒有大到足以容納如此龐然大物的程度。至於說歐洲和其他海外市場,除了美洲之外美國人還沒有那麽大的影響力,亨特拉爾財團生產出來的產品賣給誰去?比如說幾大造船廠拼命增加產能,生產的那些巨大貨輪,很快就會填滿大西洋的海面,再比如說那些礦產、化工產品、卡車和貨輪等等,實在是讓人想不通啊……

稍有點兒常識的人都知道,生產過剩的後果是什麽!

美國人剛剛才從危機中緩過來沒兩年,生怕亨特拉爾財團把它們陷入到另一場危機當中去。雖然目前還不至於,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亨特拉爾財團不受限制的繼續擴張下去,早晚有一天會影響到的。

只不過……

哪怕美國總統親自出面,也不能打消約翰堅定的態度。而且就眼下來看,得益於其他兄弟公司的飛速發展,亨特拉爾銀行和保險公司落了大好處,規模越發的龐大,影響力甚至開始直追摩根財團的金融系統了……

……好吧,回到正題。

正是因為北美的各家公司都在飛速擴張,所以約翰拿出五千萬美元真心不是太容易。好在這幾年制藥公司一如既往,汽車、農用機和飛機公司等新產業發展良好,每年都有大筆分紅入賬。再加上亨特拉爾銀行資本雄厚,抽調五千萬美元倒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不過即便如此,亨特拉爾洋行進口的那些設備約翰也沒打算用全新的,而是已經把主意打到了北美自家公司的舊設備上面——他計劃提前讓自己旗下的工廠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亨特拉爾財團諸多實驗室的飛速發展,讓這件事情變成了雙贏。

亨特拉爾財團的諸多公司中,研發投入最高的無疑就是那些實驗室。比如說機械設備方面,約翰每年都會投入大筆的資金,研發最新的電力工業設備。只不過設備更新的速度,明顯不可能跟得上研發的速度,畢竟成本太過高昂了。而對中國的投資正好是個機會——最近的技術應用於北美,提高他們的競爭力和總體實力,淘汰下來的設備運來中國,一方面可以回收部分資金,降低更新換代的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滿足需求的同時,降低中國工業發展的成本……

一舉兩得,兩全其美。

這個方案當然得到了下屬們的熱烈擁護,亨特拉爾銀行遠東負責人就連連點頭道:“沒錯先生,您的建議實在是太正確了!中國人的工業剛剛起步,雖然有很多從美國留學回來的精英,但是工人素質畢竟比不得那邊,而且管理方式、技術積累等方面更是差距較大,全新的設備還真不太適合他們,用二手的都稍顯復雜了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