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博物館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約翰再也沒有離開中國。

無論美國政府還是其他機構或個人如何勸說,也無論輿論如何的報道,約翰也沒有離開中國,而是住進了幾年前在洛陽興建的一個大宅院之中。接下來的幾年之中,約翰的學生們——不僅僅是那些醫學生們,成為唯一被認可進入拜訪他的人群。

隨後的幾年中,通過這些學生的口一些奇奇怪怪的理論被傳了出來。

比如說馮·諾依曼的計算機體系結構理論代表未來,計算機將成為世界的核心,網絡則代表著方向,比如說計算機最重要的是處理器和操作系統,這些越早進入越能占據優勢;比如說亨特拉爾醫學院發現的DNA雙螺旋模型以及人工合成,將會是未來醫學的一個重要領域;比如說人類很快就可以征服太空和月球,並且有能力在太空建立一個永久居所;再比如說轉基因、試管嬰兒、大規模開展器官移植等等……

通過這些原本就是精英的學生,這些奇怪的理論悄然帶了出去。

最開始的時候,這些理論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在一些人看來,亨特拉爾先生的幻想只有有意思而已,畢竟1955年的時候誰會認為人類可以用試管培養嬰兒?誰會相信只需要一個巴掌大的小東西,就可以和全世界的人進行通話,甚至用視頻面對面的交流?誰會相信一個手指頭大的小設備,可以裝下整個圖書館,甚至數百個圖書館?

但是五個月後,當美國政府派出了一個超過一百五十人的團隊抵達洛陽,無論如何也要接管約翰·亨特拉爾先生的日常生活起居,並且極力勸說他立刻回到美國的時候,中國人終於明白了過來!

所有拜訪過亨特拉爾先生的中國人,馬上被政府一一找到。

五個月的時間,足以讓約翰把所有自己知道的未來說出去了。只不過可惜的是,他所知道的只是一些設想,或者說是自己見過、聽過、看過的東西,比如試管嬰兒,比如說轉基因,比如手機等等,但是他卻無法解釋他們,至少無法從根本上去解釋他們。所有的這一切,都只能依靠他們自己去研究,去探索。

至於說中國是否重視,約翰就無法控制了。

他唯一能夠保證的只有一點,那就是把所有的東西都告訴中國,但是只挑選一些不太重要的告訴美國人。至於說美國人會不會從哪些學生口中得到更多的東西,約翰同樣管不了,也不想管了……

拒絕美國政府要求他回國的請求,約翰繼續留在了洛陽。

只不過在無數個耳目的注視下,約翰沒有再和學生們談論哪些“未來”的東西,而是把精力放在那些工地和自家產業的處理上。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裏,在中國政府和美國政府多次討論、爭吵之後,亨特拉爾財團在中國的公司被他們瓜分完畢了。其中民用的基本上都被中國公司收入囊中,但是軍用的公司全部被美國國防部收購,所有的機器都運回了美國。對此中國政府也沒有什麽意見,因為人都留了下來……

為了這些規模龐大的企業,中美兩國付出了超過四百億美元的巨額代價!

每得到一筆,約翰就把這些款項送進亨特拉爾銀行的專用賬戶,然後提供給參與研究的各個機構。在龐大的資金和無數精英的參與下,短短三四年的時間,有些技術就開始進行試驗了——相對成熟的內窺鏡技術、心臟搭橋手術、腹腔鏡手術等等都取得了成功!

這些研究的成功,極大激勵了其他參與者們。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醫院和科研機構參與了進來,他們或者直接參與三國的合作研究,或者幹脆另起爐灶,在其他制藥公司或者銀行的支持下自行研發。等到1965年,CT比歷史上提前七年出現,轟動全世界醫學界的時候,各方對於這些新技術的興趣終於達到了頂峰!

一直都不甘心的美國人,終於甩開膀子單幹了。

每個醫院都需要一台CT,全世界就是數十萬台的需求,這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市場。而且所謂的CT,不過是眾多項目之一而已。所以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美國,幹脆自己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開始研究他們認為有前途的項目。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德國也不得不聯合起來,暗暗與美國人進行競爭……

後話不提。

無論美國人用了多少辦法,從1955年開始,約翰·亨特拉爾都再也沒有離開過中國。尤其是到了1958年年底,在一次體檢中他體內被查到了一些東西,並且情況還在不斷的惡化之後,他就更不可能離開了。相反的是在1958年年底,約翰公開宣布將會出售自己名下的三家亨特拉爾銀行!

這家銀行,已經是他最後的產業了。

按照約翰的決定,亨特拉爾銀行將會在未來一年完成分拆,分為美洲、亞洲和歐洲三大部分,然後分別進行出售——這個過程並不復雜,因為一直以來除了約翰本人的資金流動之外,三個部分的業務都是獨立進行的,並沒有太深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