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幾萬億倍的利潤(第2/2頁)

唐豆來一次民國二十五年的老北京,怎麽舍得空手而歸,他在海王村和琉璃廠這些古玩店裏轉了個通透,挑挑撿撿的買了十幾樣有代表性的物件,花了差不多有十幾萬大洋券,而且還吃了一頓地道的老北京炸醬面,這才噔的一下飛了回去。

唐豆也算是沾了小鬼子占領豐台的光,整條街上都是人心惶惶的,很多掌櫃的都想盡快處理完手裏的玩意趕緊南遷,那些古玩店的老板開價都偏低了兩成。

這個價錢在當時這個年代也就算是偏低了一些,可是對唐豆來說這滿大街上的東西只要是開價往外賣的就全都是漏,唐豆甚至連價都懶得還,估計那些古玩店的掌櫃的都把唐豆當成了一個人傻錢厚的二百五。

其實他們哪知道唐豆把這些物件拿回現代,那利潤根本就不是他們能夠想象的。

就比如唐豆花了二百個大洋買回來的那一對雍正年間的胭脂水釉蓋碗來說吧,這對蓋碗放到他的古往今來去賣,沒有四百萬絕對不會讓你拿走。

二百個大洋等於四百萬,這個帳好算吧?

告訴你,那是別人,對唐豆來說這個帳不是這麽算的。

唐豆這小子手裏的這些大洋券根本就一毛錢也沒花,是他在民國政府金融體系崩潰之後,用從大街上撿來的法幣往前穿越了幾年兌換來的。

國民政府的金融體系真是混亂得一塌糊塗,民國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民國政府開始發行法幣,法幣作為本位制貨幣流通,限期收回其他貨幣。發行之初,法幣與銀元的兌換比例是一比一。

到1948年,國民黨為了挽回敗局籌措軍費,又開始發行金圓券,發行之初,金圓券與法幣的兌換比例是一比三百萬。到後來敗局已成的時候,老百姓根本就不認任何紙幣,那時現大洋與法幣的兌換價格竟然達到了駭人聽聞的一比六萬億。

背著一口袋法幣換不回半口袋粗糧,在那個年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老百姓從剛開始時的拒收法幣,到最後幹脆就用來生火做飯當柴禾燒。

而民國政府金融體系的崩潰對唐豆童鞋來說卻是巨大的發財機會,他拿著1948年沒人要的法幣穿越到1935年,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兌換銀元券,簡直就是無本幾萬億倍的利潤,他拿著這些銀圓券就算是橫掃了整個海王村、整個琉璃廠都不會眨一下眼的。

當然,唐豆童鞋也是花了一些功夫的,他要用後來發行的那些超大面額的法幣穿越到發行之初兌換成1935年版本的,再帶著1935年版本法幣的去兌換銀圓券或者是袁大頭,也麻煩著呢。

能夠利用通貨膨脹可以趁機大發國難財的,恐怕除了唐豆以外,這世界上也找不到第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