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傳國玉璽的傳說(第2/2頁)

宇文化及兵敗,隋亡。蕭後攜皇孫政道攜傳國玉璽遁入漠北突厥。

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玉璽歸李世民。

唐傳二百七十余年至昭宗。唐天祐四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玉璽,建後梁。

十六年後,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玉璽轉歸後唐。

十三年後,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後唐廢帝李從珂與曹太後、劉皇後攜傳國玉璽登玄武樓。李從珂自焚,於是傳國玉璽至此失蹤。

傳國璽從秦始皇嬴政傳至唐末,計一千六百余年。

還有一個說法,說是傳國玉璽傳到了北宋年間。

這個傳說頗為離奇,說是一個農夫在耕田時發現的傳國玉璽,送至朝廷。到北宋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玉璽也同時被被金國掠走,隨後便銷聲匿跡。

看罷整理出來的這些資料,唐豆童鞋的腦袋已經有三個那麽大了。

一眼看上去,似乎自己穿越尋找傳國玉璽的機會數不勝數,可是仔細琢磨琢磨,似乎每一個機會後面都隱藏著無限的殺機,畢竟傳國玉璽是國之重寶,無論是哪一位君主得到,必定都是珍重視之,尋常人根本就無法接近。

不過算來算去,唐豆想要接近傳國玉璽的機會還是有幾個的。

第一個機會,自然就是趕在孫堅得到傳國玉璽之前到廢棄的洛陽城南甄宮井中去打撈那具宮女的屍首,可是如此得到的傳國玉璽卻沒有後來曹丕和石勒在傳國玉璽上刻的字。

第二個機會就是纏著曹操直接到漢獻帝劉協那裏去討要,得到的傳國玉璽同樣是沒有曹丕和石勒在傳國玉璽上刻的字。

此二人在傳國玉璽上刻字的事情史書上言之鑿鑿,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如果唐豆拿回來的玉璽上沒有刻字,那麽必定會被人質疑玉璽的真實性,就跟華佗那本《養生訣》一樣,真的也變成假的了。

可是自三國以後,傳國玉璽不是在歷朝歷代的帝王手中,就是在擁兵自重的大將手中,想要從他們手中得到傳國玉璽不亞於是虎口拔牙,難度系數倍增。

似乎唯一一個機會就是那個最不可信也最為離奇的農夫耕田得到傳國玉璽的傳說,不過對於這個傳說唐豆持有嚴重的懷疑態度。

且不管是真是假,幹脆穿越過去看看再說,不就是北宋麽,唐豆穿越最頻繁的恐怕就是明代唐伯虎年間和北宋蘇東坡年間了,對於北宋的民風習俗還算是比較了解的,而且僅是去接觸一個農夫,想來也沒有什麽風險。

說走就走,唐豆換上北宋年間的服飾,噔的一下穿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