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陶文

別說舜帝他們不相信,就算是唐豆自己,他又何曾相信會有這樣離奇的事情。

未來戰士?

那不是扯淡麽。

可是事實是,這件事情真的發生在了自己身上,如果再算上自己的父母和楊燈,他們一家人都具備了穿越古代的能力。

唐豆之所以跟舜帝、鯀和大禹父子坦誠這件事情,是因為內心中的中華情結作祟,這件事情他可以欺瞞任何人,包括秦始皇在內,秦始皇跟他稱呼師父或者上仙時,唐豆心中沒有感到一絲愧疚,而且還非常享受那種被秦始皇崇拜的感覺,可是他在面對舜帝這位中華民族的先祖時,尤其是舜帝跟他稱呼唐仙人,這令他感到惶惶不安。

至於大禹麽,現在的大禹比他小了好幾歲,就算大禹跟他稱呼亞父,他也沒感到有什麽不自在,這應該跟年齡因素也有著一些關系,就跟秦始皇那小子追著他屁股跟他喊師父一樣,沒有什麽不正常的。

唐豆只是無法接受舜帝也用這種恭敬的態度跟他交流,所以他選擇了坦白。

舜帝三人目瞪口呆的盯著唐豆,他們還無法消化唐豆所說出的話。

一個人是從來日來的,這怎麽可能?

唐豆肯定的沖著他們點了點頭:“聖王,我確實是從未來穿越過來的。”

大禹艱難的咽了一口口水,望著唐豆問道:“亞父,你所說的未來,距離現在有多遠?”

看來大禹已經首先相信了唐豆所說的話,不然的話也無法解釋唐豆拿過來的那些神奇的物品。

唐豆沖著大禹笑了笑說道:“我不知道你們現在有沒有年這個概念,按照後世的紀元方式,日出一次算是一天,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算起來,我是從距離你們4300年以後的未來穿越來的。”

舜帝三人吸了一口冷氣,從4300年以後的未來穿越來的?十幾年就是一代人,那豈不是說面前坐著的唐豆是自己這些人二三百代以後的後人?

大禹眨著眼睛望著唐豆問道:“亞父,你所說的年是否跟傳說中的年獸有關?”

不過唐豆現在再聽著大禹跟自己稱呼亞父,感覺上就有些刺耳了,他訕訕的沖著大禹說道:“那啥,禹,你也不要跟我叫什麽亞父了,算起來,你應該是我的祖先才是,幹脆你就直接叫我唐豆得了。”

大禹搖著頭說道:“你的學識是我聞所未聞的,我心甘情願拜你為亞父,與你所說的祖先後輩沒有任何關系。”

唐豆一陣頭疼,老爺子們要是知道自己給大禹當亞父,老爺子們會不會集體用拐棍抽他?

大禹望著唐豆問道:“亞父,你還沒告訴我,年跟年獸有沒有關系。”

這個傳說唐豆倒是清楚,他只是不知道這個時期就已經有了有關年獸的傳說,看來年的來歷也有著悠久的歷史。

唐豆沖著大禹點了點頭,說起了年獸與年之間的關系,倒是與在這個時期流傳的年獸的傳說頗為吻合。

四個人就這樣坐在帳篷裏,在一問一答之間,時間飛快的流逝著,四個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新奇,拼命地從對方的話中收獲著自己需要的知識。

唐豆知道了,在這個歷史時期已經有了度量衡計量單位。

這個時期的長度計量單位是以指、掌、步為計量單位的,最大的長度單位則是以日為計量單位。

指掌步皆取自於人的身體,分別以手指、手掌和步子來計算,雖然計量起來誤差很大,但是怎麽說也是有了計數模式的雛形。

這時候的度量衡因人而異,對於度來說,一般還是布手知尺,布指知寸。對於量來說差距更大,一手之盛謂之溢,兩手相捧謂之掬,手有大小,怎麽可能準確?

其實舜帝和大禹等人都知道度量衡不統一所帶來的弊病,只是他們一直找不到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

其實度量衡要一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才完成了最後的統一,距離堯舜禹湯這個年代來說還有兩千年的漫長過程,對他們來說,想要制定一個統一的度量衡,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五帝本紀》中記載: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

《夏本紀》中記載:以禹帝身為度,稱以出。這表明大禹的夏王朝以大禹的身體為標準,已經推行了最早的法定度量單位。

唐豆聊的興起,瞬間穿越回空中別墅,拿回來一把尺子,向這三位老祖先講解起了現代的度量衡。

有了這把尺子為樣本,舜帝和大禹等人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他們知道,只要將這個標準推行下去,用不了幾年的時間,天下九個封地的度量衡應該就會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

大禹興奮的從懷裏摸出來一塊樹皮,用扁薄的石刀在樹皮上刻畫起來,看來唐豆剛才的話已經影響到了禹這位未來夏王朝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