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大禹治水(第2/2頁)

這個工程交給大禹他們去做,且不說做,單只是想想,就已經夠讓人頭疼的了,如果沒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這個浩大的水利工程的。

可是,唐豆把這個方案拿出來之後,鯀和大禹父子卻如獲至寶一般。

三年做不完,那就五年。五年做不完,那就十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早晚有把洪水治住的那一天。

就是唐豆拿出來的這套水利工程方案,使得大禹這一生跟治水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繼承了父親鯀的封地之後,一直都在為這套水利工程方案而努力著,終於在十三年後完成了這個看上去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水利工程。

大禹在治水工程中獲得了百姓的擁戴,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動人傳說。

大禹治水有功,此時社會推行的是禪讓制,天下當推有德者居之,已近垂暮之年的舜帝將帝位禪讓給大禹,使其成為了夏王朝的開國之君。

只是唐豆不太清楚,舜帝將帝位禪讓給大禹,跟自己這位大禹的亞父有沒有什麽關系,不過舜帝在禪位給大禹的時候,通過大禹邀請唐豆參加了他特意舉行的禪位儀式。

大禹成立夏王朝,將天下九個諸侯封地劃分為九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

大禹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合為九州,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帝丘。

從此,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也成為王權至上的象征。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此處暫且不提。

此時的唐豆童鞋跟隨著舜帝一起跋山涉水踏上了返回窮桑之路,在歷經兩個月後,唐豆終於進入到了窮桑,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定位儀確定了窮桑的地理位置。

雖然唐豆並非是一路片刻不離的跟隨舜帝返程,可是這漫長的跋涉過程,依舊耗去了他在現實中將近半個月的時間,在進入窮桑的那一刻,一路上所有的艱辛卻都被窮桑帶給他的喜悅所沖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