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魏歸秦,燕齊亡(第2/2頁)

公元前247年初,休養生息兩年的趙軍恢復了一些元氣,李牧率十萬師出代郡攻伐燕國漁陽。

魏韓歸秦,趙國與秦國數千裏領土接壤,尤其是國都邯鄲,秦軍如果從鄴郡出兵一日可達。

形勢險惡,趙孝成王夜不能寢,他召集群臣商議,趙人自然不會完全相信秦國的什麽第一個五年計劃,計劃也是根據形勢而變化的,如果秦人謀趙,一日即可大軍包圍邯鄲,魏國已經降秦,趙國沒有了盟友支持,而東方的齊國又是秦國的盟友,北方的燕國有對趙國虎視眈眈,趙孝成王豈能安枕?

聯楚抗秦?

熊完狼子野心,比秦始皇一個稚子更為可怕,聯楚抗秦等於是與虎謀皮。

齊國就不用想了,而聯燕抗秦則根本就沒有意義,跟燕國聯盟,等於趙國成了擋在燕國與秦國之間的一張擋箭牌,燕王喜自然是喜聞樂見。

這麽多年來,秦趙之間戰爭不斷,在趙國推行胡服騎射最為強盛的時候,依舊無法奈何得了強秦,究其原因,基本都是因為燕國在後牽制所致。

趙人攻秦,燕人必定伐趙,在背後做小動作。

趙人伐燕,卻又要擔心秦國攻伐,不敢盡全力。

趙國君臣一籌莫展,最終還是老將廉頗一錘定音。

如今邯鄲與秦近在咫尺,等於是睡榻之側盤踞虎狼,隨時都有遭到虎狼吞噬的危險,與其這樣,不如孤注一擲,全力攻打燕國,只要能滅掉燕國,移都於薊,方可保得趙國平安。由李牧領代郡十萬兵先行,廉頗自領二十萬軍監視秦國動靜,若秦國對趙國伐燕並無反應,廉頗則分兵支援李牧,爭取一戰消滅燕國,移都於薊,這也是趙國險境求生的唯一辦法。

公元前247年四月,李牧攻伐漁陽,與燕王喜交戰於薊。

秦國境內一片平靜,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在故魏、故韓所在的河內郡、三川郡推行黔首自食田,又辟清河郡、東郡,同樣施為,根本不理會趙國的伐燕之戰。

廉頗試探著抽調部分兵力支援李牧,秦國依舊沒有任何反應,依舊在遵循著他們制定的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按部就班的推行。

廉頗大喜,分兵十五萬親自領軍直撲漁陽,兩路大軍合一,晝夜不停攻伐漁陽。

燕軍大敗,燕王喜死於亂軍之中,太子丹率領余部降趙,趙孝成王冊封太子丹為襄平君,發落至苦寒之地,燕國滅。

公元前247年歲中,趙孝成王棄邯鄲故都,移都於薊。

戰國七雄,迄今為止只余秦楚趙齊四國。

公元前247年歲末,楚國四十萬軍出莒城攻齊,齊不敵,向秦求援,使者在鹹陽蹉跎數月不得見秦始皇帝,齊王建棄臨淄退守即墨,與楚軍僵持數月,糧盡,以人為食。

次年,即墨城破,楚王熊完下令屠城,即墨城中十萬齊人屠殺殆盡,齊王建被五馬分屍而死,國相田單自飲毒酒身亡。

齊國亡,戰國七雄只余秦楚趙三國,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以亡掉四國的代價,換來了一個短暫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