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無處不在的信號源

不僅通敵者團隊不能以人類文明的常識來衡量,寶瓶座文明同樣是如此。而聯合調查團隊只以人類文明的常規調查手段來調查這件事情,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

季華再次取出了一張紙,在紙張之上寫寫畫畫,幾行字便出現在了上面。

“一,引力波通訊。”

“二,電磁波通訊(包括可見光通訊)。”

“三,未知手段通訊。”

在這三個選項紙張,第一和第二項是在現有理論框架之下,唯二足以達成遠程星際通訊的手段。至於第三個未知手段通訊,則涵蓋了所有超出人類文明物理學理論框架的通訊手段,也即,這些通訊手段是人類文明還沒有發現,也沒有研究過,接觸過的。

季華仍舊決定從通訊方式方面著手來尋找通敵者團隊的蛛絲馬跡。這是最穩妥的,也是最容易獲得突破的地方。並且,現實的條件限制也要求季華只能從這方面尋找突破。因為季華無法調動太多的資源來調查這件事情。

“首先,第三個選項可以劃去。”季華默默的思考著,“未知手段通訊所要求的科技含量實在太高,掌握了未知通訊手段的文明至少領先人類文明一個量級,達到了‘不可理解’的程度,甚至要比我們現有認識的寶瓶座文明還要先進。這個可能性實在太低,可以忽略。”

那麽現在就只剩下了兩個選項。

“引力波通訊和電磁波通訊,通敵者團隊到底會采用哪一種?”季華繼續思考著,“我沒有任何可靠的證據,也無法通過大規模的調查來證明或者證偽某個選項,我只能從邏輯上來確定某一個方面作為突破口。”

只能依靠推測而不是依靠證據去確定該走哪一條路,這是很無奈的一種情況。但是,科學家是人類理解宇宙的前沿,科學家掌握了最多的知識,依據現有知識而對未知的情況作出預測,這是一名科學家的基本素質。並且,身為地外文明研究愛好者的季華,在這一方面擁有更超出普通科學家的能力。

在不斷的思考之中,季華最終選擇將引力波通訊作為突破口。之所以做出如此決定,是因為季華認為,星際通訊存在對等性,也即,當兩個不同文明建立連接的時候,A文明采用引力波通訊方式向B文明發送信號,那麽,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之下,B文明不大可能采用其余的通訊手段來做出回應。因為采用其余通訊手段可能會帶來麻煩,破譯過程也可能會出錯從而造成誤會。這對兩個有誠意交流的文明來說是十分不合適的。

那麽從“對等性”反推回來,寶瓶座文明采用引力波通訊方式向地球做出回應,那麽通敵者團隊一開始應該也是采用引力波通訊方式向宇宙空間廣播求助信息的。

季華當然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甚至於,連“對等性”都只是季華的推測,只是季華在思考外星文明互相交流過程之中的某個可能性,但季華沒有別的辦法,季華只能從這裏著手。

在之前聯合調查團隊的調查之中,調查人員們雖然並沒有季華關於“對等性”的思考,但他們並沒有放松對引力波通訊模式的調查。他們的調查當然是一無所獲,沒有找到有關通敵者團隊存在的任何蛛絲馬跡,這似乎證明了這個調查方向是行不通的。但季華感覺到,要想找到通敵者團隊的蛛絲馬跡,首先必須要將思維從“常識”這個限制框之中跳出來。但是有一點前提,那就是,真相無論如何離奇,它仍舊會受到物理定律的限制,它仍舊需要物理定律的支持才可以完成。

換句話說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通敵者團隊所采用的通訊方式是合理的,但它又很難被人們想到。它就像是隱藏在黑暗房間角落裏的灰塵,它十分不易被找到,但它確實存在。

季華的突破口只能選擇在這裏。無論是從邏輯推論還是現實情況方面來說,季華都只能這樣做。

那麽……那粒灰塵,到底隱藏在哪裏?

在前一段思考的基礎之上,季華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思考。

“引力波通訊……可以瞞過我們引力波天文台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采取加密偽裝的方式,將引力波信號偽裝成自然形成的,第二種手段則是發送低於引力波天文台靈敏度下限,也即無法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在這兩種情況之中,聯合調查團隊已經證實了第一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又或者,第一種可能性存在,但我們無法將它找出來。那麽我只能放棄第一種可能性,只能選擇第二種可能。

至於發送強度低於引力波天文台靈敏度下限的引力波……這又該如何做到呢?它會遇到和第一種可能性相同的難題,也即,我們人類文明直到現在都沒有掌握引力波通訊科技,我們無法將引力波編碼並且發送,使其可用於星際通訊。當然,通敵者團隊可能掌握了比我們更先進的科技,可是,這種情況又該如何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