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傳奇人物

老領導要稍帶的東西是不多,只有兩紙箱。

分量卻不輕,捧在手上沉甸甸,箱蓋沒封,裏面全是書。

改革開放的弄潮兒,連續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大傑出青年,把一個小廠經營成年產值上億、婉拒幾十萬年薪的企業家。

不光在江省有名,在全國也有一定知名度,中央電視台進行過專訪,曾上過一本雜志封面。要見這麽一位傳奇人物,李曉蕾激動、興奮、緊張,同時又很好奇,忍不住爬到後排想知道傳奇人物看得是些什麽書。

韓博瞄了一眼後視鏡,笑道:“曉蕾,亂翻人東西不好。”

“上面又沒貼封條,錢總幫收拾的,應該不算隱私,我就是隨便看看,不亂翻。”李曉蕾拿起一本書,對著鏡子做一鬼臉。

“看完放好,恢復原樣。”

“知道了。”

書的種類很雜,企業管理、國際貿易、紡織技術、廣告傳媒、計算機應用、國際法……有中文的,有港版的,有英文的,甚至有幾本西班牙語、德語和法語自學教程。顯然不是買來填書櫃裝樣子的,每本都有閱讀過的痕跡。

主人愛看書,也愛惜書,每本目錄頁或每卷第一頁空白處加蓋有藏書印。

印章的字刻得很漂亮,內容更個性,不是“某某某藏書”或“書山有路勤為徑,書海無涯苦作舟”之類的詩句,竟是一句順口溜,第一本是,第二也是,一連翻十幾本全是,李曉蕾啞然失笑。

“笑什麽?”韓博好奇地問。

“侯市長是不是特幽默,是不是經常跟人開玩笑?”

“是挺幽默的,但他只跟職工開玩笑,極少跟幹部開玩笑,你怎麽想起問這個問題。”

“藏書章很搞笑,從來沒見過這麽搞笑的。”

以前在廠辦見過老領導的書,韓博反應過來:“有錢便買,沒錢就賣,下雨收好,晴天再曬。”

“你知道?”

“廠裏人全知道,其實不光廠裏人,縣裏很多人知道。這是有典故的,在我們思崗是一個笑談也是一個美談。”

“什麽典故。”李曉蕾爬回副駕駛,滿臉好奇。

韓博示意她系上安全帶,解釋道:“侯廠沒上過高中,只念過初中,原來跟我一樣是農民。由於家離縣城比較近,在物資公司找到一份臨時工作,被安排在廢品收購站收廢品。”

“收廢品,他原來是收廢品的!”

“騙你幹什麽,那個廢品收購站到現在都沒關門。”

韓博同樣感覺有些好笑,扶著方向盤說:“收廢品要資金,物資公司沒給他多少本錢,經常周轉不過來,人把廢品送過去沒錢收,所以有錢便買,沒錢就賣;廢鐵廢銅和塑料這些當時不多,主要是各種玻璃瓶、廢舊報紙和書刊,紙不能泡水,所以下雨收好,晴天再曬。”

誰能想到曾經赫赫有名的企業家,現在的南州市常務副市長以前是收破爛的,太搞笑太不可思議了,李曉蕾笑得花枝亂顫。

老領導的這段經歷很搞笑也很勵志。

韓博笑了笑,繼續說:“1977年8月,小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開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當場拍板,改變文革時期靠推薦上大學的高校招生辦法。江省高考時間確定為12月11號和12號,恢復高考的消息到10月21日才登報,離考試只剩一個多月。要迎考的知識青年,有一些基礎比較好,更多的基礎比較差,大多人沒有念過高中,許多人連初中都沒念完,而且荒廢那麽多年。考試要做準備,要復習資料,可是當時中學教科書就兩本,一本叫《工基》,一本叫《農基》,跟高考完全兩個路子。”

“後來呢?”李曉蕾急切地問。

“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修正主義路線的產物。文革時期認為學數理化違背上山下鄉的方向,要斬草除根銷毀,許多教科書淪為廢品。侯廠當時思想比較活躍,認為國家總歸需要科學家,需要工程師。他把收購站裏原來的和之後收到一些教科書悄悄藏起來,沒當成廢品賣掉。國家恢復高考,機會來了,人家沒復習資料,他有,有一整套60年代前期出版發行的《數理化自學叢書》。當時這套書在全國很搶手,出版社來不及印,只能印《代數》,印其中的一冊。大城市誰家沒知青,為了在農村的兄弟姐妹,好多人全家上陣,在新華書店門口排隊,就為搶購一本《代數》。”

自己考大學不容易,老領導考大學更不容易。

韓博感嘆道:“絲織總廠,就是現在的絲綢集團,那麽多幹部和大學生,侯廠之所以對我另眼相待,跟學習經歷有很大關系。他用40天時間復習,考上大學。我用40多天復習,考到律師資格。直到現在,他還經常提醒我不要忘記學習。”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冬季高考,570多萬人參加考試,由於當時辦學條件有限,結果只錄取不到30萬人,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