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玉璽那點事(第2/2頁)

劉明接著把乾隆一些生平,故事,愛好等說了一圈,加入些小故事,幾個小家夥甚至連吃飯時候還不忘記問,乾隆下江南小故事,蒂芬妮和豪威爾也加入其中。

晚飯吃過,珍妮弗和靈娜都沒著急走,劉明說故事水平還真比李漢高不少,家裏小人吃完飯,碗筷一收拾好就圍到劉明身邊。劉明說完故事,最後說道。“乾隆這人在私德上,算得上一個不錯的皇帝,他愛玩,玩的很有些水平,愛玉器,玉器收藏超過古今中外,愛面子,愛排場,千壽筵,賞賜銀牌銀元寶,滿漢全席。重視漢學,喜愛詩歌,書畫,當然還有很多民間風流韻事,可真正說起來確實算不上荒淫無道,征歌選色並不頻繁,對朝政也比較勤勉。南巡雖然耗費錢財,但在所到之地,也為當地老百姓辦了一些好事。相比於漢武帝、唐太宗這樣了不起的皇帝,乾隆在眼界、胸襟上都有所不如,但大體而言,他還是符合封建社會的‘好皇帝’的標準。”

劉明後面說,幾個小人都不太明白,不過前邊故事好聽。“說起,乾隆二十五寶,不得不說乾隆朝前中期富裕程度,財富相當於全世界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珍妮弗和靈娜對這些歷史都不太清楚,可一個國家相當於全世界三分之一財富,而且歸於一人使用,只要想想現在美國全部財富如果都歸於一人之身,雖然不可能全部歸他所用,可這麽多財富,只要三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都令人驚嘆。這時候,劉明受氣剛剛說故事的精彩和華麗語言技巧,正色說道:“乾隆以前,禦寶一般沒有規定確切的數目。乾隆初年,可稱為國家禦寶之印璽已達二十九種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關文獻的記載失實,用途不明,認識錯誤甚多,造成混亂狀況。因為這,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對前代皇帝禦寶重新考證排次,將其總數定為二十五方,並詳細規定了各自的使用範圍。這二十五方禦寶分別為: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皇帝之寶二方、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重新排定後的二十五寶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國家最高權力的各個方面。

乾隆十一年厘定之禦寶的寶文,除青玉‘帝之寶’為滿文篆書外,其余全部為滿文本字和漢文篆書兩種文字。乾隆十三年,創制滿文篆法。為使禦寶上的滿漢文字書體協調,乾隆皇帝特頒旨:除‘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青玉‘皇帝之寶’四寶因在清入關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輕易’外,余二十一寶一律改鐫,將其中的滿文本字全部改用篆書。

二十五寶平時密藏於紫禁城交泰殿的寶盝中,一寶一盝。寶盝為兩重,皆木質,制作精美。寶盝置木幾上,外罩繡龍紋的黃緞罩,分列於禦座左右。

二十五寶質地有金、玉、栴檀木,印紐有交龍、盤龍、蹲龍型制,雕制精美,同時也是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典章文物。”

李漢有些不解問道。“即使如此,難道傑弗瑞七方玉璽都屬於,二十五寶之內的不成。”“不,乾隆一朝,乾隆一人所有的光玉璽和寶璽就超過一千八百方。”

李漢越加疑惑,皇帝玉璽這麽多。“這不是亂套了,拿聖旨蓋哪一方玉璽啊,太奇怪了吧。”“各有所用,這點上你不用擔心,多少人核對過,而且每一方玉璽都有專人看護,掌管人可不單單一人,所用影視劇上的假冒聖旨這些橋段多半都是假的。聖旨可不是隨便就寫下去,需要留档,備份,而且需要通過行政部門,步驟之多超出想象。”

劉明懂的也不多,即使如此,至少知道假冒聖旨是何等笑話的事。“難怪,這些玉璽作用,大小不一,價格也不一樣吧?”李漢問道。

“那是當然,一個材質問題,白玉和青玉,墨玉,有些印石,田黃,雞血材料,不同,價格上有所差異,造型等,這要具體看,便宜幾百萬,多著千萬,上億。”劉明平常對這些不太了解,只是自己老頭子有一塊上千萬的禦覽寶璽,十分喜歡。

李漢哦了一聲。“不是說有傳國玉璽嗎?”“呵呵,那玩意,連乾隆自己都說是假的,當然,即使假的,光光玉質,大小,意義,也不是其他玉璽可一媲美,數億,或是十億都有出的起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