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腦進化(第2/2頁)

你不讓拿,人家就不拿了嗎?面對袁石清這種等級科學家的心得筆記,業內人士見到之後肯定都會樂於學習翻看的。

吳心潁似乎看待白癡一樣看了看陳太元,搖頭道:“跟你們這些半吊子學者說話,就是累。要是換了老嚴還活著,肯定能從中發現什麽的。”

老嚴,就是原99局排名第二位的科學家,也是學術委員會的副主任,主任當然就是吳心潁。只不過嚴主任後來死了,死在了原99局徹底覆滅的那場戰爭之中。

陳太元頓時苦笑:“嚴主任畢竟是專業帶頭人,放在外頭也堪稱世界一流生物學家了,你讓我跟他比做什麽。”

吳心潁冷哼一聲,示意陳太元看向某頁的某些部分,說:“看到這些內容沒有?當年他經過實證,對人腦做出的功能改進什麽的。”

這很奇怪嗎?作為一個研究生命科學的,試圖改善人腦功能不是很正常的嗎?但陳太元知道,吳心潁這樣的人不會在學術問題上隨便說,於是他繼續仔細看下去,結果看後又仔細想,竟然越想越是恐怖。

看到陳太元的臉色慢慢變化,吳心潁終於滿意地點了點頭:“看樣子還不算笨到家,明白了其中的問題所在了?”

陳太元木訥地點了點頭:“根據老爺子的理論,似乎在付出‘一定代價’的前提下,可以讓人腦的反應速度提升一倍。假如條件允許,理論上甚至有可能提升更多。”

這是一件好事,而且對於人類的腦力發展會是一個重大的推動。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是一個舊式紗廠紡織工,同時操控著好多機器,一旦機器開動就會忙不過來。可你的反應速度要是提升了一倍,操作這些還不是易如反掌?

至於使用到電子競技、競技體育之中,當然更有效果。

還有,可以應用到軍事領域。比如讓戰士的反應速度提升一倍,當然在對敵格鬥的時候占據了巨大的優勢——別人的軍刀還沒刺過來呢,你就已經反應過來並且躲開了。或者兩個狙擊手對射,別人射擊一顆子彈的時間,而你已經瞄準並射出了兩枚子彈,誰的優勢更大?

總之,這種技術的應用簡直太廣泛了,前景非常樂觀。

但是這份發黃的材料上也明確指出,這種級數需要付出“一定代價”。這所謂的代價,就是由於被試驗人腦由於超負荷使用,會加速老化,就好像汽車始終最高速行駛也會加速損毀一樣。這種大腦的壽命,只會達到正常大腦的五分之一。時間過後就會腦死亡,而最好的結果也是腦癱,變成植物人。

五分之一的壽命,這是什麽概念?

比如一個人從二十歲接受這樣的試驗,原本他的大腦可以使用到一百歲(已經估算夠長了吧),那麽大腦還剩下八十年的壽命。而使用這種技術之後,大腦只能支撐十六年,36歲的時候就會死掉。

很殘忍的。

所以說,袁石清當時雖然掌握了這樣的技術,但卻還是選擇了將之封存。甚至本該引發一場重大的“腦進化革命”的技術,被袁石清自己低調地壓了下來,甚至拒絕再討論這件事。時間長了之後,也就漸漸被業內所淡忘。而事實上這項技術的理論工作一旦完成,袁石清只要更進一步多做一些實驗研究,就能完成最後的突破,形成成熟的技術!

“這就是我佩服他的原因,”吳心潁輕輕嘆道,“三十多年前的技術啊,那時候我還沒讀幼兒園!要是那時候他真的著手實施這項技術,或許現在的世界已經徹底變化了,擁有太多的可能。當然,也包括在這種超自然戰鬥的領域內。”

陳太元當然知道她說的是什麽,同樣憂心——通過這種可怕的腦進化技術,可以培養出強大無比、甚至理論上擁有無窮極限力量的裝甲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