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夏天的風以及流星的尾聲(一)

程曉羽把最後一場《再次重逢的世界》演唱會場館挪到鳥巢,引發了不小的震動,這件事情本算不上什麽驚天動地大事情,畢竟程曉羽和“偶像計劃”的名氣擺在哪裏,也能算的上華夏暑期演藝市場最盛大的收官之戰。

但在程曉羽為了惠及普通觀眾,實行了一系列的舉措,比如官網直銷,比如門票銷售實名制,則是捅了馬蜂窩,不僅僅得罪了黃牛,還得罪了門票的一級銷售商和全華夏幾乎所有的娛樂公司。

這一番向著消費者的舉措,弄得本就覺得大環境不好的娛樂公司(主辦方)和經銷商(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二級市場就是黃牛)怨聲載道,認為程曉羽這是在仗勢欺人。

從本質上,娛樂公司和經銷商,兩者是穿著同一條褲子的一丘之貉,他們共同想方設法的在消費者身上摟錢。

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問題在於他們摟錢的方式,有些偏差,他們並不是竭盡全力的提高演唱會的質量,而是選擇了最快捷的炒門票。

在程曉羽看來,這不僅是道德或者商業方面的問題,而是對藝術和娛樂行業的一種長久的潛移默化的傷害,他並不是討厭黃牛,也不是為了討好消費者,黃牛只是經銷商的一種類別,是自由市場帶來的必然結果。

到了程曉羽這個層級,他所需要考慮的事情更加的深刻,就是如何促進華夏藝術與娛樂行業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形成一個能夠持續造血和造錢的產業鏈。

就目前他和陳浩然商討的結果就是,要從根本上開始改變,首先就是要改變華夏票務市場的亂象。

通常華夏人所熟悉的購票方式是各類B2C票務平台,比如大邁網,西九區、牛魔王、詠樂票務等。經常看演出的人,也會對各類票務平台的加價、搶票很熟悉,幾乎沒有人不抱怨賺取大把溢價的黃牛。

但票務只是演出市場的冰山一角,更多信息存在於表象之下。一場萬人規模的演唱會需要哪些角色合力、演出票的金融期貨屬性、自由市場催生的黃牛——這些才是行業裏真正的門道。

在華夏,演出市場是很傳統的生意,其中主辦方、一級經銷商以及二級經銷商之間的利益分割明確,行業的信息不透明,以及存在很多不規範的機制。

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三方的利益,強勢方的能夠保證,弱勢方的則不能保證,但無論是否能夠賺到錢,最後受損的都是消費者。

並且目前華夏演出市場的這種模式只適合IP流量大的明星,比如程曉羽這種超級IP,就屬於三方的狂歡,可勁的把票價炒高就是,反正總會有人買單。

但如果說明星的IP不夠強,很難僅僅依靠票務平台觸達粉絲。大多數的主辦方都沒有衍生品的開發計劃,票房幾乎是唯一的回款方式。

一旦宣發受阻,損失就會很大,換句話說,那些中小型的IP具備超高的風險。

因此,誰都不願意為小眾音樂去冒風險,所以爵士等小眾流行音樂、古典音樂、音樂劇等等音樂人想要賺錢和生存,是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畢竟華夏不像美國把藝術分為商業和非商業市場,也沒有制定相關的政策對非商業的藝術種類給予太多扶持,例如劇團,大種類的被譽為國粹的京劇、豫劇、越劇,少數劇團能獲得一定的補貼,但情況很不好,更不要說更加小眾的舞蹈團、古典樂團以及歌劇院了。

要知道在美國,包括五大交響樂團,全美歌劇院協會的200多家歌劇院團體會員中,近95%為非商業機構,而這些機構為美國娛樂和藝術行業不停造血,這才形成了美國文化向全球輸出的結果。

程曉羽希望能為保存華夏藝術、提高整個華夏藝術文化層次,讓華夏人能有更多的選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他認為這是他作為一個搬運工的使命。

藝術的作用不僅僅是娛樂,還是思考、是傳承……

程曉羽想要成就他的宏圖,首先要從根本上改變票務亂象,在建立起健康的市場機制之後,促使政府推出一些稅務上的政策扶持,為更多的演出團體搭建一個提供演出機會的平台……

當然商人們自然看不懂一個藝術工作者高屋建瓴的大計劃,他們只看到了程曉羽在利用他的影響力,強勢的掀翻了桌子,打破了遊戲規則。

如果從今以後,“上河”的演出售票都按照這種模式進行的話,那作為主辦方的娛樂公司怎麽玩?一級票務市場還怎麽炒票?黃牛們還怎麽賺錢?

這一下就導致程曉羽成為了眾矢之的,新索總裁張偉在微信朋友圈配了一張哭臉的圖發文道:“這是程大監制壟斷華夏娛樂業的第一步,華夏沒有《反托拉斯法》真是悲哀,本來唱片行業就千瘡百孔,他這樣不管不顧的掀了桌子,接下來我們這些中小企業怎麽生存?但無奈程大導演、程大監制,錢多勢大,得罪不起,只能掩面長嘆,敢問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