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三千年

文明真的是很不可思議的存在,無論發生了何種變故,只要沒能一次性將整個社會結構沖爛,那麽這龐大的存在便總能自我修復,並且還能把這些沖擊遺留下來的一切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事情都轉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就仿佛什麽都不曾發生過一樣。

在三千余年的時間裏,地球人類經歷了太多的變故。

在地球的上一個三千年裏,絕大部分時間裏人類都在生產力低下,進展緩慢的封建時代裏步步寸進。

但這一個三千年,人類卻就像是開了掛一樣,走完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甚至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工業革命。

第一個千年裏,人類的科技水平從納米級殺進了埃米,再殺進了皮米,可以直接在原子層面進行操作,甚至可以挪動質子。

要想達到這種精密程度的操控,所需要的也不再是簡單的材料學科技,更重要的是對力場的操控。

用電磁力場取代原有的工業合成機械,能達到十的負十二次方之下的皮米級精度。

自此,就代表著人類完全走完了電化學的裏程,點石成金也從神話故事走進了現實,稀有的金屬又或者別的元素,甚至可以用宇宙中隨處可見可得的碳原子、矽原子直接合成。

此外,人類的航天學也伴隨著能源體系與電磁力的操控達到了新的境界。

雖然光速還是不可逾越,讓人心馳神往的空間折躍又或者曲率飛行依然只在科幻故事中,但宇航飛行提供推力的介質倒是有了革新性的變化。

以前的宇宙飛船,在地球上發射起速時依賴的是自帶的燃料噴射形成反推力,在脫離地球之後基本就只能依靠初速在宇宙中慣性飛行。

但新的宇宙飛船起飛時不再依賴燃燒反推,而是直接靠反重力系統垂直升空,在恒星星系的範圍內時,則直接依靠遠程操控引力牽引而前進。

比如剛剛脫離地球時,先將引力引擎遙遙對準冥王星,在完全沒有空氣阻力的宇宙之中,持續不斷的施加大於地球與太陽引力的牽引力,飛船自然能一直加速下去。

依靠著這種引力系統,飛船在太陽系內很輕松就能加速到秒速七千公裏以上。

當飛船脫離了圍繞太陽系最遠的行星之後,飛船則直接開啟星航牽引系統。

說來復雜,其實簡單,星航牽引系統可以將位於飛船前方的宇宙微塵吸引過來,再通過飛船尾部的推進器噴射出去。

無論是對前方的牽引還是後方的噴射,都能為飛船提供持續不斷的向前飛行的動力,能讓飛船的速度達到每秒上萬公裏。

宇宙太空雖然看似真空,但其實卻又並非真正的虛無,真空裏通常漂浮著大量的微塵,甚至是同位素粒子。

這些同位素粒子中,卻又能提取出提供能源的質子、中子與電子。

核聚變已然脫離了對氫、氘這些低階核子的操控,而是直接跳躍到了對更細微的核子層面進行操作,操作的精度直接落實到質子層面。

在這樣的科技水平支撐下,人類的宇宙飛船在宇宙中幾乎可以永動,除非一頭撞進真正一切皆為虛無的完全虛空之中。

但即便如此,依靠飛船自身存儲的推進介質與能源,飛船也能跨越超過三個太陽系直徑的距離。

隨時監測宇宙輻射背景的探測設備,也能提前指引人們避開純粹虛空。

除非是倒黴的一頭撞進了重力渦流,又或者宇宙風暴裏,一般的宇宙航行十分安全。

當然,關於重力渦流又或者宇宙風暴的破解依然在人類科技水平之外,這並不奇怪,曾經的人類甚至都不明白閃電的成因,在航海時代裏也曾對百慕大的浮力漩渦束手無策。

在這樣的科技水平進步之下,人類在第一個千年裏將足跡走遍了太陽系附近超過三千個恒星系,開發出了超過一千個殖民星球,征服了三個處於封建時代又或者原始社會的初級文明。

地球文明的總人口也達到了萬億級。

在第二個千年裏,地球人的科技水平直接殺進了費米級。

打個比方,從公元3000年到4000年,人類甚至能在質子上進行雕刻。

除此之外,通過對宇宙力的深度理解,對黑洞的深入探索,人類終於能通過宇宙輻射進行定位。

在犧牲了數十萬名先驅者之後,人類成功破解黑洞的奧秘。

又經過兩百余年的攻關,以對黑洞的解析為基礎,人類終於可以通過對力場的控制短暫制造出弱化版的人造黑洞,也就是蟲洞來。

初期,人造黑洞從誕生到泯滅持續的時間不超過萬分之一秒,並且口徑還極小,出口的方向也很難定位坐標。

但又經過一百年的摸索,蟲洞的口徑被放大到了數百公裏,持續時間也達到了百分之一秒,出口方向也能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