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大伏魔拳(第2/2頁)

其二,飛絮勁和手揮五弦這種以巧勁為主的功夫,雖然好用但卻不符合以往衛天望戰鬥直來直往的習慣,想要修煉這兩門功夫,要麽強行去改變自己的路數,要麽就得等修為達到相當程度,海納百川可將各種武學信手拈來的程度,現在他還差得遠了,武道經驗雖有,心中雖然能到,但動作也跟不上。

其三,大伏魔拳不同於一般道家武學,毫無陰柔之意,陽剛之氣極重,穩實剛猛,招數神妙無方,一旦使將出來便有一種拳力籠罩,勢不可擋的感覺。這一點正符合了衛天望一貫的風格,修煉起來進度也較其他招式更快一些。

打定主意後的第二天一早,衛天望便來到縣城外面的一座小山上。這小山距離縣城中心大約五公裏,沒有直達的公路,本身是一座沒有任何特色和用處的荒山,山上長滿了大大小小的柏樹。平時很少會有人在這裏出沒,偶爾會有一些偷情的人到這裏來幹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

衛天望挑的時間是早上,這時候還不可能有偷情人士到這裏來,他隨便找了棵水杯口粗細,直徑約五公分的柏樹,便打算利用這棵樹練起來。

衛天望先盤膝坐在樹下,凝神揣摩大伏魔拳的精要,默念著大伏魔拳的發力技巧以及運拳時真氣配合流轉的路線,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推演著自己出拳時的場景。

和別的人揣摩新武學時的艱難晦澀相比,衛天望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他得到了身為武學宗師的黃裳一生所學精華凝聚而成的武學烙印,而這武學烙印中包含了黃裳一生的經歷,更有黃裳對天下武學的至高領悟。

別人需要苦練萬千遍才能找到的那種正確出招時的感覺,衛天望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便通曉了。

譬如大伏魔拳以剛猛著稱,尋常修煉者在出招的時候,必須考慮清楚要如何調動自身的情緒,要如何調整步伐,控制真氣流轉的節奏,才能將這剛猛的氣勢發揮到極致。

然而即便考慮清楚了,卻也未必就是正確的,最開始只能通過不斷累積基本功,讓身體逐漸變得符合所領悟出的打出這招式的需要,再一次又一次的出拳出招,讓動作更符合要求,一點點的拔高氣勢,提升招式威力。

但最悲哀的事情就是,即便這樣做了,讓出招的姿勢和自己根據武學經驗推演出來的一模一樣,完美到無可挑剔,他也會發現這一招的威力依然達不到典籍上的描述。

到了這個時候,修煉者只能去修正甚至是推翻最初的構思,重新找出自認為正確的新的思路,然後再一次又一次的去嘗試,一次又一次一點點糾正。

比如當初郭靖修煉一個最為基礎的長拳,打了上萬上十萬拳,看似做了無用功,卻也正是他漫長的自我推演自我否定的歷程。所以最後郭靖靠著不懈努力成為了武學宗師級別的人物。

衛天望的天資本就高人一等,不然也不會被黃裳的武學烙印選中,如今他又得了烙印裏深厚到匪夷所思的經驗,推演大伏魔拳不費吹灰之力實屬當然。

別人需要千百次的嘗試推演才能找到正確的出招方式,他卻憑借著黃裳的武學經驗,一眼便透過現象看本質,徑直找到了最佳方式,一步到位。

而在這個時候,他甚至都沒有真正動過一下,只是將自己構想出來的動作和黃裳當初打出剛猛絕倫的大伏魔拳時那種氣勢兩兩對照。

當心中的推演達到極致的時候,衛天望猛的睜開眼睛,眼中射出一道精光,隨著他起身的動作,他渾身肌肉不斷起伏著,漸漸繃緊。貼身的衣物將他完美修長的肌肉輪廓刻畫得纖毫畢至,衛天望將身子側向著面前那顆杯口粗的柏樹,漸漸擺開姿勢,右手肱二頭肌猛然收縮,鼓了起來。

隨後他一聲悶哼,右拳如同炮彈般轟了出去,正中這顆柏樹。

一聲爆響,衛天望退後了一步。

柏樹上被他拳頭打中的地方凹陷了進去,樹皮寸寸碎裂,落到了地上,露出裏面白森森的樹幹,而樹幹纖維也被他這一拳打斷大半,全都成斷裂的須狀,呈放射狀散布著。

衛天望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往旁邊一跳,目視著這顆粗壯的柏樹緩緩倒下,最終躺在了他的腳邊。

大伏魔拳,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