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背後有人(第2/3頁)

所謂“勁隨意走,運轉由心”只是上乘功夫的門檻而已,但就是這一道門檻擋住了絕大多數人。它意味著練透了明勁與暗勁,筋骨腑臓一體強健,心意一起全身上下三關都可以發力,能運轉內勁外發。聽上去挺玄的,其實從外表看來無非是反應更靈敏身體更靈活,也達不到一雙拳頭能打倒十幾個訓練有素的壯漢那麽誇張。

再往上一層的境界就是“有觸必應,隨感而發”,它已經接近於傳說了。據說某些人功夫到了極深處,行走坐臥都有勁意卻不落痕跡,就連睡覺的時候,假如有人帶著惡意隔著窗戶瞪他一眼,也能立刻醒來。古人也用“秋風未動蟬先覺”來形容,這不是莫名的直覺,而是一種自然的感應,功夫至此不僅練到了筋骨,仿佛也容入了精神中。

這種人很難對付,能料敵先機而且也懂得趨吉避兇。不是死下苦功就能練到這個境界的,要有很好的資質和悟性,甚至還要有機緣得到秘傳,因為功夫到了這個程度,往往都有特別的練法,一般公開的拳譜中不可能有記述。

遊方的三舅公行走江湖賣藝,練了一輩子武,對於“有觸必應,隨感而發”境界也是懵懵懂懂,總差一層窗戶紙沒捅破,年老之後勁力漸衰,這一輩子是不可能再練成了。而遊方的功夫,勉強達到了“勁隨意走,運轉由心”的境界,但還差一絲火候,算不得登堂入室。

至於再往上的境界,叫作“形神皆妙,與道合真”,這幾乎是神話了,也許只能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找到影子,現實中就沒見過。三舅公也說不清其中的究竟,只是在偶爾吹牛時提到功夫至此已超出化境,由武入道相當於古代傳說中修行人的“金丹大成”。

一念之間回想起這些,眼前這個小老頭如此不簡單,遊方不敢怠慢,收了架子按老規矩抱拳道:“前輩,請問您追上晚輩有何指教?”

老頭眯著小眼,神情總讓人感覺他要使壞,笑呵呵的說道:“也沒別的意思,就是想試試你的底細。……你這小子很有趣,是第一次殺人吧?手腳還算幹凈,不錯不錯,是可造之才,就是為人太狠辣,有點可惜!”

遊方聞言驚駭不已,這一路上的感覺果然沒錯,看來這老頭從昨天夜裏就一直盯著自己,在玉米地裏殺人放火那一幕他全看見了,卻沒有出來阻止,一直跟蹤到現在才現身。此人到底什麽來路?看樣子不可能是警察,也不是狂狐一夥,找上自己有什麽目的呢?

正在錯愕間只聽老頭喝了一句:“看你功夫不錯,搭個手!”毫無征兆的突然發動了攻擊,一個箭步就踏到了眼前,伸右手出二指奪遊方的雙目。

老頭的身法快如鬼魅,如果是一般人,這一瞬間往往都會下意識的閉眼一閃頭。遊方卻將眼睛瞪的老大,往左後旋半步側身擡右手去格擋,小臂外側運勁架在對方同一個部位。兩臂一觸勁不用死,立刻伸臂向裏一鉆一翻。

人的小臂向外張比向內收的力量小的多,這是肌肉結構決定的,對方直臂伸出時,從外側發力一格,對方的胳膊自然會向內一彎。遊方趁這個機會轉臂向內、向下一壓鉆進了對方的肘彎裏,再向外、向上一翻,伸五指成爪反扣對方的肩頭,等於用一只手臂將對方的手臂纏住了,運的是形意拳中的絞蟒勁。

所謂絞蟒勁,手臂就像一條大蟒蛇纏住對方,全身再發力晃動向後撤步一拉,對方就會向前一蹌步失去重心。老頭速度雖快卻只聳肩送出一只手臂,這只手臂離全身重心太遠就是空門,一照面就讓遊方給絞住了。這是一種擒拿的技法,卻不是單純的死拿,擒中帶打可以傷人。

雙臂纏在一起,這時比的就是筋骨勁力,俗話說拳怕少壯,老頭功夫雖高,遊方卻不相信他這麽大年紀能和自己拼身子骨。絞蟒勁發出拆解上有三個變招,一是運崩勁一絞,如果對方筋骨不夠強,這條胳膊會攪斷成幾節。二是握住上臂運纏勁往下一抹,能把從肩到腕的關節都給卸了。

這就是武俠小說中常說的“分筋錯骨手”,只是沒傳說的那麽誇張而已。這樣卸掉的關節可不是一般的脫臼,伴隨著韌帶的撕傷,就算能接好也說不定會留下殘疾。對這個素不相識、不明來歷的小老頭,遊方不想莫明其妙的傷人,使的是第三個變招,就是常規的反關節擒拿技法。

說起來啰嗦真動手就是一閃念,胳膊一絞住,遊方感覺老頭的手臂似乎很“粘”,像泥鰍一樣就要往外抽。他順勢就反扣對方的肩頭,同時左手去抓對方的肘部,這一下如果扣實抓住了,再往後一拉往下一壓,老頭半邊身子都得趴下,當然就失去了反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