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滴水之恩(第2/3頁)

見遊方的神情似有所悟,吳屏東第二次點了他的名:“小遊,你也來說說,除了大家講的之外,你還有什麽別的看法?”

遊方連忙擺手:“我的看法都是野路子,哪有大家分析的這麽專業。”

吳屏東:“管他什麽路子,不妨說來聽聽,現在是課堂討論暢所欲言,什麽意見都可以發表。”

……

“盤內滾珠”這種江湖說法很形象。“珠”就是“空子”們很珍視的、希望得到的東西。而“滾珠”有兩層含義:首先是指設法炒高這些東西的價值,同時也能極大的吸引對方的注意;其次是指通過熱炒一件東西形成轟動效應,帶動手中同類物品的價值也一起水漲船高。

“盤內”的含義是指這類東西雖然是“空子”們所珍視的,卻囤積在自己手中。所以先要把它們在自己手中炒出花樣來,這叫作“滾”,然後再去“釣空子”,合稱為盤內滾珠。

與其他江湖門道一樣,此手法首要注意選擇下手的對象與時機,比如張三家祖上的東西,李四是不會太感興趣的。要等到張三家闊了,再做局將張三家祖上寶貝炒得轟轟烈烈。張三甚至還會暗自高興,因為祖上的東西金貴了,自己臉上也有光!這時張三家難免有人會找上門去,被人當冤大頭輪番狠宰。

正常情況下,隨著中國投資需求與精神文化層面消費需求的增長,境內藝術品收藏市場逐漸升溫在情理之中。但它應該是一個穩定推進的過程,也應該以國內市場為主導。

但在這個過程中突然出現了一波離奇的炒作狂潮,而且是從境外發起的,陡然將一批中國古瓷炒作到不可思議的天價,從而帶動了流散海外的中國文物價格水漲船高。最重要的是,它吸引了有著民族自豪感,愛國心與虛榮心同在的中國收藏家、各大富商的極大關注。

如今在網上發一個熱門帖子都有幕後推手,如此天文數字的國際炒作,沒有一系列幕後的精心策劃簡直是不可能的,其動機不言而喻。

“盤內滾珠”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接連不斷釣空子的過程,佳士得倫敦拍賣行狂炒元青花只是其中突出的一“滾”。就在2009年2月,佳士得巴黎拍賣行又以天價拍賣圓明園銅獸首,是引人注目的另一“滾”,將意圖暴露十分明顯,甚至有點赤裸裸迫不及待。

那場拍賣會被一位名叫蔡銘超的中國收藏家給攪黃了(注:具體過程請上網查閱“圓明園獸首海外拍賣事件”)。當時遊方在潘家園也聽說了,在他看來,那不過有人設局想釣空子,而蔡先生看穿了,冒險一搏暫時破了這一局。

但當時的遊方只是將之視作一次孤立事件,今天在課堂上聽吳屏東一番提問,忽然想明白了更多的事,將這一系列事情都聯系在一起,腦海中形成了一條清晰的“盤內滾珠”江湖局的脈絡。

……

通常情況下,遊方不會在“外行人”面前講解江湖門道,但不知為何,他在吳屏東老先生面前卻無藏私的念頭,將自己了解的情況與心中的想法都說了出來,沒有用太多江湖八大門的暗語,盡量以通俗的方式講述,讓教室裏的同學們都能聽懂。

遊方說話的時候,吳屏東聽的異常認真,若有所思的神色時不時在眼中閃過。等他說完了,教室裏有那麽幾秒中無人出聲,大家還在消化與回味,有不少人在暗自點頭,這是上午最後一節課,此時下課的時間到了。

吳屏東清了清嗓子道:“同學們,下課了,今天課堂討論的內容,請大家回去之後寫一篇簡短的論文,將做為期末考核成績的一部分。……小遊,你留一下。”

同學們都走了,吳屏東卻把遊方單獨留了下來,遊方有些不安的問道:“吳教授,我剛才說的是不是太江湖了,讓您老這種大學問家見笑了。”

吳屏東連連搖頭:“不,你說的非常好,這種事情我以前也了解一些,但不能像你解釋的這麽透徹。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你確實不簡單啊,不要太小看了自己。……小遊,你知道我為什麽要在課堂上問那些問題嗎?”

遊方:“能猜到一點,但不是很清楚,還是請您老明說吧。”

吳屏東掃視了一圈教室裏空空如也的座位:“班上這些同學大多與你不一樣,他們並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很復雜,復雜的超出他們現在的想像。現在很多讀考古專業的學生,都是受了收藏熱的影響,一方面覺得神秘好玩,另一方面成天想著將來鑒寶成名得利,看課堂討論怎麽跑的題就知道了。”

遊方在一旁小聲道:“他們沒有出去混過,等到將來自然會清楚。”

吳屏東反問道:“那現在呢?在大學裏,老師應該教的可不僅僅是專業技能。他們還不了解文物保護這一專業真正的艱辛以及它要肩負的責任,不了解文物工作者時常感到的那種苦澀與無奈。這些恐怕連你也不了解,我今天本想告訴學生的話,並不完全是你說的那些江湖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