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秘籍(第2/3頁)

假如秘籍也可以“約稿”的話,那麽這本書簡直就是為遊方“量身訂做”的,幾乎每一句話都在回答他這段時間來遭遇的困惑,換一個人就算看了,也很難像遊方領會的這麽透徹,而事實上也只有遊方一個人看過,他看完之後這本秘籍就不存在了。

什麽是秘籍?靠,這才是真正的師傳秘訣,在最必要的時候直點關竅!遊方簡直懷疑劉黎有未蔔先知的神通,提前將遊方在“逃亡”路上遭遇的一切算的清清楚楚。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在書的最後一頁,劉黎還特意寫了一番話,能看出他也並非無所不知。

這番話是關於另一本秘籍的,劉黎告訴他不要在同一晚打開兩本秘籍,看了第一本之後將第二本先收起來。等到運用靈覺真正入門之後,對淬煉靈覺之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再將內家功夫習練到“有觸必應,隨感而發”的初步境界,再打開第二本秘籍。

這番話寫在第一本秘籍的最後一頁,假如遊方打開黃綢小包前準備的不充分,很可能根本看不見,因為在沒有翻完之前書可能就毀了。遊方雖然看見了,卻沒有把第二本秘籍收起來,而是定了定心神,釋放靈覺“掃視”整個房間,然而緩緩控制收回,進入第一本秘籍中所描述的“含而不發,隨遇而感”的狀態,微微一笑,伸手打開了第二本秘籍。

之所以說劉黎也不是無所不知,大概連老頭自己寫下秘籍時都沒想到,遊方打開黃綢小包時內家功夫已經練到了“有觸必應,隨感而發”的門檻,而且經過第一本秘籍的點醒,就知道該如何掌握靈覺的初步運用——他早已有過不自覺的教訓與經驗,能夠接連打開兩本秘籍。

風水玄學與內家拳術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世上的修煉之道到了一定的境界高度總有相通之處。劉黎從風水地氣的角度講解靈覺,而內家功夫“有觸必應”的境界,其實也包含一種靈覺的感應,只是運用與理解的角度不同。遊方能在這段時間內家功夫更上一層樓,不是天上突然掉餡餅,而是長期用功習練之後的厚積薄發,量變積累到質變升華的突破——他的機緣到了。

遊方之所以會笑,因為他猜到了劉黎可能會在第二本秘籍中動怎樣的手腳,江湖術安門檻的手段也是相通的,假如遊方想如此算計一個人,又有劉黎那麽大的本事,也會采用類似的門道。果不出他所料,第二部原本被黃綢包了兩層的秘籍,也被濃郁的陰氣所滲透,與第一本不同,此陰氣一經打開散發的而速度要快的多,似乎受到了奇異的擾動。

假如他還像剛才那麽“讀書”,時間根本來不及,就算在一旁架上數碼攝像機也沒用,恐怕還沒等翻開幾頁,整本書就會朽化的翻不開了。幸虧他早有預料,打開黃綢的同時就發動靈覺控制書中純陰之氣的發散,延緩了這本秘籍的朽化速度,與剛才一樣不緊不慢的讀完,然後才眼看著它化為一堆碎末。

讀完之後良久無言,這一本確實在講如何養劍練劍,且專門側重於遊方那柄劍的情況,寫的異常簡練,只有十幾頁不到三千字。前半部關於養劍的過程,就是讓那柄劍重見天日的過程,後半部關於練劍的內容,是內家功夫修煉觸及到“有觸必應,隨感而發”的門檻後,真正進入這一境界的修煉秘訣。各門各派可能都有其秘法,劉黎只講授了其中一種(注:第二本秘籍的詳細內容,後文相關章節中再介紹)。

第二本秘籍的最後,劉黎也留了一句話:“哈哈哈,看完啦!小遊子,我會去找你的。”

這句話的講究,在江湖驚門術中就叫做“神仙話”,說的典雅一點可稱“錦囊妙語”,據說三國時驚門第一高手諸葛亮最擅長。看見這樣一句留言,好似劉黎早已算到後來所發生的一切,包括遊方逃脫了他的追蹤、又成功讀完了這兩本秘籍。假如換一個不懂行的人,簡直會把老頭當成活神仙!

這種把戲內行人拆穿了也簡單,它的奧妙在於——假如對方算錯了,你就不會看見這句話,當你能看見的時候,必然證明對方預料到了。不論劉黎有沒有放水,假如遊方連利用地氣環境逃脫的手段都沒有,必然更沒本事看到第二本秘籍最後的留言。奧妙雖不復雜,但能夠成功安好這樣一道門檻,手段也是相當高明,不佩服都不行。

默然半晌之後,遊方看著昏暗的油燈突然冒出一句粗話:“真他媽的是‘秘’籍啊,兩本書埋了這麽多地雷,幸虧老子都給拆了!”在近代江湖切口中,耍手段安門檻也稱為埋地雷。罵完之後吹滅油燈打開電燈,他又感嘆一聲:“無論如何,老頭夠大方的,送了一件寶貝。”

遊方所說的“寶貝”當然不是指那兩本已消失的秘籍,而是包裹秘籍的那塊黃綢。這兩本秘籍本身也是劉黎考驗遊方的手段,雖然送給他了,卻不一定能消受,甚至有可能一個字都看不到。假如遊方通不過考驗,老頭也不會白白耍弄一個晚輩,至少將包裹秘籍的黃綢送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