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方寸皆江湖(第2/3頁)

上點档次的賓館酒店內部,通常都給住客提供租車服務,車型一般比大街上跑的出租車档次高,只要肯花錢就成。

坐車來到市中心的一座大廈,它是屬於某集團的產業,有幾層樓自用,其余的樓層出租做寫字間。進了電梯可以發現這裏挺講究,沒有13樓與14樓,電梯按鈕上13層的位置寫的是“12A”,14層的位置寫的是“12B”,征集活動就在12A層。

這次征集活動在收藏界影響很大,估計有不少人聽說之後,把它當成了近幾年很常見的、各大電視台在各地組織的民間鑒寶活動,遊方在電梯裏就遇見這麽一位。

此人是位三十出頭的漢子,面色焦黃穿著西裝,左手拎著一件約四十公分高的青花瓷瓶。他看見遊方如抱孩子般抱著一個木制包裝盒,湊過來擠眉弄眼道:“你也是來送寶的?如果能通過這裏的專家鑒定,那咱可就發了!”

遊方連笑都懶得笑,就這種貨色也來這種場合“送寶”?黃臉漢子手裏的東西哪怕再像真的,也根本不用鑒定,連看一眼都是多余,見到他拿瓶子的姿勢就明白了。大肚細脖敞口花瓶,他就用一只手捏著瓶口拎著,這種姿勢不僅容易損傷器物,假如身邊有人跑過或者自己腳下不小心沒踩穩,很容易磕著碰著,這可是大件瓷器!

假如它真是價值千萬甚至上億的真品元青花,哪怕僅僅懷疑它是,他敢這麽拿嗎?

如此只能說明一點,黃臉漢子手中的花瓶,就是花點小錢不知從哪兒淘來的,而且同類的東西還能輕松到手,它怎麽可能是舉世罕見的真品元青花,連看都不用看。所謂眼力活,不僅是指冊門看器物,更重要的是驚門看人。

不論是文物部門組織的公開征集活動,還是媒體在民間組織的鑒寶活動中,總有一批二五眼討人嫌。他們花點小錢在地攤上淘些所謂的古董,自己明知道東西是怎麽來的,卻偏偏送來讓專家鑒定,不知是想證明自己的超人運氣,還是想尋找鑒定專家一時不慎被打眼的快感?被明確告知東西假的不能再假之後,往往還要很氣憤的嚷幾句:“什麽狗屁鑒定專家,一點都不識貨!”

專業的文物鑒定工作者,最厭惡的就是這種人,偏偏每次面對社會的公開鑒定活動中都能遇見不少。遊方用眼角的余光暗中瞄了電梯間斜上方的攝像頭一眼,毫不掩飾臉上的厭惡之色,皺了皺眉頭根本沒有與那人搭話。——假如此次征集活動真的水很深的話,可能一進門就會被人注意的。

鑒定專家們在公開場合還不希望看見另一類人,就是民間的贗品制造者。他們帶著自己新近偽造的器物送到現場鑒定,想試試看與真品之間究竟有多大差距,最明顯的破綻在哪裏?假如很走運的打了現場所有專家的眼,被鑒定為真品,也不會把東西留下,而是帶著現場鑒定證書離去。

有經驗的文物鑒定工作者遇到這種情況,往往不會將細節問題說的很具體,有些很專業的破綻甚至根本不說。假如在鑒定會現場,有人的東西被鑒定為贗品,表現卻很鎮定,纏著鑒定專家一定要問清楚所有破綻的細節,指出一處足以證明是贗品還不夠,問題很專業往往涉及到具體制造工藝,那麽十有八九他就是造假者本人。

鑒定者與造假者其實都心知肚明,而旁觀的外行根本不清楚是怎麽回事。電視等媒體經常用來吸引大眾眼球的鑒寶活動,其實也是一片龍蛇混雜的江湖,就放在大眾眼前讓人看熱鬧卻看不出門道。

遊方此刻的身份也類似於第二種人,帶著父親仿造的元青花來到征集現場,但他卻另有目的。假如手中的梅瓶被鑒定為贗品,他自然無話可說,但假如對方鑒定專家也像吳老一樣吃不準,或者鑒定為真品,遊方將有機會打聽出幕後征集者的來歷。

遊方心中暗想時,已經到了12A層,電梯門打開,黃臉漢子才略有些小心的雙手捧起花瓶走了出去。走廊很寬,兩邊的壁紙與腳下的地毯都很高档,電梯口的對面還有一個小小的迎賓台,一眼能看見台後桌上一台液晶電腦顯示器的背面,迎賓台後站了一位穿著制服的年輕小姐。看見黃臉漢子與遊方走出來,她很有禮貌的伸手示意道:“參加元青花征集活動,請往這邊走,走廊到頭便是。”

這位小姐一看就知道他們是來幹什麽的,問都沒問就指路了。

順著迎賓小姐指引的方向,其實走不到走廊的盡頭,因為轉個彎走了一段距離後,走廊中間被一道關著的雙扇不銹鋼門擋上了。

走廊右邊有一扇門開著,裏面像是一間會議室,一張很大的桌子,轉圈放著不少把椅子,已經坐了十幾個人,他們面前放著大大小小的器物,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說話:“我們舉行的是私人征集活動,只針對元青花,不提供其他文物的鑒定服務,諸位請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