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古老的儀式(第2/3頁)

池木鐸匍匐在墓室中,借著冷光源用放大鏡一寸一寸的查看,然後用高清度數碼相機拍照留存,心中感到一絲慶幸,看來盜墓者還沒有來得及進入,否則他們一翻揀屍骨尋找殉葬品,在池木鐸看來最有價值的痕跡信息就會永遠被抹滅。也幸虧村民炸毀墓室時磚土沒有落到屍骨附近,否則這些古代絲織品以及紡織工藝的信息是無法保存下來的。

但這兩個陪葬墓很奇怪,從屍骨附近的腐塵痕跡來看根本就沒有人動過,卻沒有發現棺槨。清理完畢之後分析辨認,一左一右兩具屍骨竟然是屬於一對青年男女,其它的物品只有兩把青銅劍,也不像是隨葬品,看落地的痕跡竟像是握在那兩人手中的。

池木鐸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推斷,這兩人並不是死後被安葬,而是通過某種特殊的儀式,自己在墓室中拔劍自盡。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難道想在自己死後以靈魂保護中央主墓嗎?古人有這種想法也很正常,尤其在南楚一帶曾流行各種奇異的巫祝之術。

兩把青銅劍一把較寬較厚,長約五十七公分,另一把較細較窄,長約五十四公分,劍脊上有非常精美的瑞獸鏤雕,看上去似乎是雌雄一對,最特別的是劍格上各有兩個錯金古楚大篆,池木鐸一時之間沒有認出來是什麽字。這是這麽多天的搶救發掘第一次見到的文字資料,是異常寶貴的信息。

青銅器比鐵器耐腐蝕多了,大多保存的條件比較好,但出土之後也會有快速朽化的現象,首先是劍鞘很難保存下來,其次是器物表面會起一層類似鹽霜的東西,就像是什麽成分被析出了。這層“霜”的厚度、顏色、形狀與器物的金屬成份、封存年代、發掘條件、保存環境以及表面處理工藝有關,差異很大並不絕對,有些情況到目前為止還解釋不清楚。

但是這兩把劍保存的卻非常好,出土後不僅一點霜都沒起,連金屬器物表面最常見的一層朦朧霧氣都沒蒙上,光澤絲毫未失,劍刃鋒利異常閃爍著寒芒。池木鐸指揮隊員將兩柄劍小心的收起,拍照之後盡量沒有觸動屍骨,按照一般的原則,墓葬需要在原地封存,盡量將盜洞處掩埋恢復原狀。

接下來的清理工作印證了池木鐸的猜測,這兩座奇特的殉葬墓竟是與主墓連在一起的,卻也不是單純的耳室,因為它們之間的甬道非常狹小,別說人,連只貓都鉆不過去。最合理的推斷,這是供死後的靈魂出入的。

對於考古學家來說,本人是不是無神論者並不重要,得出的結論要根據古人的思維。

然後最困難的清理主墓的工作開始了,這一次的清理與通常情況不一樣,可能會有危險。因為墓頂已經被炸塌了,池木鐸要下去一點一點清理落下的碎石與泥土,假如這時候發生二次塌方很可能會把他埋進去。通常的程序是下探方將地表的土層挖開,然後再做發掘清理,但現在的情況來不及了。

池木鐸沒有讓其他隊員冒險,決定自己親自下去,遊成元攔不住丈夫,只能決定陪他一起下去,發生狀況也好拉著他快撤,正在這裏商量呢,就聽山腳下有人喊道:“成元姐,我是徐凱,給你們送吃的來了。”

遊方趕到了,他提前喊了這麽一嗓子打招呼,因為分手時還沒料到這麽多事,通知姐姐自己在村莊裏使用了化名的身份,等會兒說話不要露出破綻。遊成元聽見這聲音面露喜色,悄悄在丈夫耳邊說:“是成成到了,他化名徐凱,也不知發生了什麽狀況,等會先聽我怎麽說,不要露了破綻。”

其他幾位考古隊員都吃了一驚,這黑咕隆咚的大半夜,什麽人能摸到這裏來?幸虧還沒上山就喊了一嗓子,看來是遊成元的熟人,否則突然鉆出來還不把人嚇壞了?幹考古的怕的不是鬼,而是心懷叵測的活人。

再往山下一看,走上來一小夥,哇,手裏提了三只雞兩只兔子,都是洗剝幹凈的,還有一口大黑鍋以及一個塑料袋,塑料袋裏裝著椒鹽蔥姜等調料。他真是雪中送炭啊,這個點誰都是又累又餓,考古隊的野外營地有煤氣罐和蒸鍋,但準備的東西並不多,只能做大米飯就鹹榨菜充饑,想吃的豐富點還得回村子裏。

從白天忙到現在還沒來得及做飯呢,現在卻有人送來了這麽豐盛的晚餐。遊方手裏的雞是從村子裏偷的,放了血在村委會的院墻上表演書法,兔子是在桑林裏碰巧捉的,正宗的野味,至於那些調料是遊成元的大旅行包裏帶來的,他還順手拿了大寶家院子裏晾的幾塊姜,在田地裏拔了幾根小嫩蔥。

遊成元已經迎了過去:“徐凱啊,你終於來了,白天哪去了,怎麽沒有一道過來?”

遊方苦笑道:“我和你一起進山谷,一看當時的架式就沒敢過來,怕和你們一起被村民用鋤頭拍,就冒充進山收貨的古董販子住到村裏招待所了。假如你們真出了事,也好有個人通風報信啊!等到半夜也不見你們回去,想想不放心就摸過來看看,順便送點吃的,大家都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