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映谷松鶴斂華容(第3/3頁)

大家也不熟,無非是說幾句久仰啊、不敢當之類既互相吹捧又表示謙虛的客套話。見禮完畢坐下喝茶,遊方本是為了交待孫風波之事而來,結果來了之後卻沒什麽好交待的,眾人又聊起了兩天後的“祭祖地靈樞”儀式,向笑禮熱情邀請他留下來觀禮。

遊方發自內心的不想在這個地方多停留,但此刻也不好推辭,就在向家村待兩天吧,他也想見識見識開開眼界。聊了一陣子向影華說道:“蘭德先生是第一次來松鶴谷,還沒有進谷參觀吧?”

千杯道人附和道:“對,就別在這裏坐著了,進松鶴谷吧,這才是待客之道。”

向笑禮連忙點頭:“是我疏忽了,蘭德老弟,我們還是進谷一敘,今晚就在谷中略備薄酒一盡地主之誼。”

眾人起身向松鶴堂後走去,出了後院就是山腳下一片竹林,杯口粗的翠竹郁郁蔥蔥,生長的不疏不密,林間地上散落著一層枯黃的竹葉,並沒有路,眾人直接從林間穿過,腳下沙沙作響,卻沒有留下一個腳印。

出了竹林地勢已經很陡峭,一般人很難立足攀登,迎面是掛滿藤蘿的原始叢林,仿佛亙古以來從無人跡至此。撥開藤蘿山林間卻有一條隱秘的小道,似是大樹下沒有生長灌木的空地自然形成,沿著一株株大樹七彎八繞看似沒有盡頭也毫無規律,其實走的並不遠。

繞過一株大樹,陽光灑下如重見天日,一道山梁的半坡上出現了一座六角涼亭,與向家村村口那座亭子幾乎一樣,亭中有兩名向家弟子向眾人拱手行禮。遊方有一種感覺,這座涼亭隱含一座風水大陣,六根柱子就是陣樞,看似與村口的一樣,其實柱子高了三尺。

走過的時候,他莫名想起向左狐在香山谷地中布下的那六根旗幡。

涼亭旁出現了整齊的青石台階,竟是向山梁下走去的,此時聽見了淙淙的水聲,前走不遠是一條清澈的山澗。青石路沿著山澗上方的不遠處向前延伸,大約走了一裏遠,山澗左側有一條如玉帶般的小瀑布傾瀉而下。

道路在瀑布旁左轉往上,右側林間水聲不斷,是瀑布上遊匯入剛才山澗的另一條支流,沿山勢流過落差較大。青石階漸行漸上已來到山梁頂端,密林間看似已無路卻突然右轉,一座石橋邁過溪流上的深澗,眼前豁然開朗!

此處的地形地勢竟與費居村是驚人的相似,也是前村後谷,區別主要有兩點:有一座看似很幽險的山峰掩住了山谷的入口,谷地另一端左右兩側各有一湖一潭,湖大而淺、潭小而深,分別呈日月形狀,是半人工半天然的兩座小型水庫,也是兩條溪流的發源地。

此地的風水垣局更加完整,甚至是完美,經過歷代精心巧妙的營造渾然若天成。

“蘭德老弟,此處名為松鶴谷,可知松鶴在何處?”今天遊方是主客,向笑禮很熱情的與他把臂而行,率先走過石橋進入山谷。

遊方朝前一指:“對面靠峰為松,兩側翼峰為鶴,形法氣勢俱足,不愧松鶴之名,世外風水桃園呐!”

說話間有鶴鳴聲傳來,環山多古松,谷中真有丹頂鶴棲息,遊方談的卻是風水形法,後面形法派長老雲飛絮會心的呵呵一笑。

進入這片山谷,遊方隱約有所感應,各處靈樞匯聚呼應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法陣,有收攏凝煉天地靈氣使之更為精純之效,使此谷無形中自成洞天。天地精純靈氣在陣法中有規律的運轉而不破散,與巨大的天然風水垣局相融合一,呈攏煙霞之勢。

天地之間如此巨大的法陣,簡直不像是人力所能完成,可它偏偏帶有歷代人工的痕跡。遊方很自然的想起了北京八大處,也明白了向左狐為什麽要帶著弟子胡旭元去北京八大處“參觀”,那裏的格局也包含著千年營建而隱約形成的一個風水大陣。

但是八大處的風水大陣非一派所建,歷代修造中有意與無意暗合玄機,只是一個隱約的雛形並不完整,且範圍非常大非人力所能發動。向左狐帶弟子去那裏考察印證,胡旭元會有很多的收獲與感悟,對松鶴谷陣法理解的也能更加透徹。

這是向左狐指點胡旭元的印證機緣,而劉黎當時也約遊方去八大處,同樣是指點弟子的悟道機緣,就看各人的緣法了。結果……唉,麻繩穿豆腐——沒法提!

松鶴谷中的大陣遊方感應的並不真切,虛虛實實若隱若現,他也不可能像參觀八大處那樣到處查看人家門派的隱蔽之地。這就是剛才閑聊中提到的天機大陣嗎?聽說它可以發動,遊方最感興趣的就是這一點,否則也不會留下。

當晚在谷中平日眾弟子集會的浮梁居設宴,款待諸位江湖同道,山珍野味美酒佳肴都是山外難得享受到的,類似的宴席近日已經有十來場了,換個普通人家不被吃窮才怪,但對於向家來說只是小菜而已。今晚的主客當然是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