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哪吒(第2/3頁)

宜賓城西有一個天池公園,園中池水甘冽自古不涸,盛產蓮藕。傳說這裏就是太乙真人為剔骨肉還父母之後、魂魄無依的哪吒重塑蓮華化身之地。宜賓西北郊的翠屏山上,還有哪吒洞、望神坡等神話遺跡。

其實在這片土地上,有關哪吒的傳說與地名,只要留意的話幾乎隨處可見痕跡。

如果對《封神演義》的故事感興趣,帶著與古神話的精神源流尋找共鳴之心,來到這個地方確實有很多可尋訪流連之處。但是說句實話,就是走馬觀花心中無物,心神不能融入這種精神源流中,其實什麽都看不見、感覺不到,有些現代人工修葺的景點,還不如原始的風光。

“哪吒故裏”的說法,是二十世紀九十年初代才有的,最早是台灣嘉義市一名叫黃樟的道人所組織的“尋根訪祖旅遊觀光團”發掘的,然後才引起了重視和關注,當地政府組織了一系列有關民俗文化的整理與考證。

更早之前,宜賓盡管有很多關於哪吒的故事,但並無“故裏”之說。“哪吒”這個從唐代才出現的外來佛教人物名祗,本與古城宜賓的歷史毫不相幹,此地種種遺跡,皆是後人附會而成。

但它怎麽會紮根此地,形成流傳如此之廣、如此之豐富的民間故事,有這麽多歷史遺跡呢?

已故曲藝雜技藝術家、民俗文化研究專家吳鳳棲先生曾有過專門的研究,這與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哪吒這一人物塑造的精神內涵有關。他實際上是遠古以來四川盆地中岷江與金沙江一帶,很多民族中流傳的、與生存條件抗爭的神話英雄形象的綜合。在流傳中托哪吒之名,又被寄托了宗教化的理想、經過藝術提煉與加工,成了一個形象鮮活的道教神話人物。

這個哪吒,除了名字之外,早已脫離了毗沙門佛經中舶來的原意,另有他的精神源流。《封神演義》是根據各種神話傳說編寫成書,而哪吒的故事是其中最精彩、最經典的一段,這與民間神話藍本中所蘊含的濃厚人文底蘊密不可分。

如果給吳鳳棲先生的研究換一種說法,宜賓的哪吒就像遊方的秦漁。古劍的靈性是遊方養成,心像所見為女子秦漁;而哪吒是宜賓山水歷史人文積澱,所共同創造出的神話靈性。

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經濟增長物質豐富,精神文化相對貧瘠,於是精神需求也成了一種可以經營的產業,最典型的項目就是歷史文化與旅遊產業一體的開發,回過頭來仍然以推動經濟增長為主導目標。此時方恨以前破壞的太多,恨不能尋天搜地,看看祖先當年還留下了什麽遺產,如今尚未被揮霍?

各地方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不夠,哪吒也來湊。

區政府、鄉政府提出,要從旅遊文化的角度出發,與國際接軌,與市場接軌,與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相結合,借哪吒機智勇敢、伸張正義的魂來表現旅遊資源的神,塑造一個具有宜賓精神的哪吒新形象,形成旅遊品牌,作為精品工程來打造。

這便是“哪吒工程”,據說要按照申辦世界文化遺產的標準來建設,為了將來能夠成功“申遺”做好準備。薛奇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顧問,平時請都請不到,現在主動來了,地方政府與項目組當然要征求她的意見,或者說想與她拉上關系。

家鄉親族還有一件事情想求薛奇男幫忙,是關於宗族立祀、修譜,順便開發配套旅遊產業,在“哪吒工程”建設中也受點益。要知道,這是個綜合性的開發,地方上投資不小,建設的項目也不少,其中的油水自然很多。

說的俗一點,這和修條公路的情況也差不多,工程本身就有油水,等路修成了之後,在路邊還可以開店與往來客人做生意。——遊方一聽這些話茬,心裏就想到了這些門道。

那一幅李鴻章手書的挽聯是薛奇男祖先遺物,遊方本打算在重慶就交給她,在酒店裏見到吳老的遺物,激動之下給忘了。等到吃飯時聽說了這件事,遊方卻改變了主意,決定暫時不拿出來,心中另有計較。

謝小丁等人在飯桌聽見這些話題,非常感興趣,反正暑假也沒別的事,便提出來也想結伴去宜賓旅遊。

遊方早就動心了,他想去李莊古鎮,吳屏東曾特意給他看過梁思成在李莊古鎮手繪圖冊的影印本,留給他的手繪筆記風格便是繼承先師,其中也有李莊古鎮風物景致。

而且遊方也很想趁此機會去宜賓行遊,吳屏東就是在宜賓出生、在宜賓長大,在談到“歷史人文與山川風水靈性”時,吳老曾經以哪吒的形象源流舉例,遊方的印象很深刻。

他練劍已經到達一個境界的瓶頸,要按師父劉黎的要求將秦漁的靈性完全養成,純粹苦練是不夠的。以神識凝煉劍意靈性化為實形之感,便是將秦漁靈性完全養成的方式,他來到重慶的目的之一,便是攜天下山川入境修行。這幾天的所見所聞對於秘法修煉很有收獲,但是繼續養劍的要領卻所悟不多。